“要庸就有,要役没得,即便是明府在此,本官也是这么说。”
有钱就是豪气,宣义郎陆甲生大大咧咧地开口。
敦化坊的役,全部以庸相抵,万年县民曹的司户史嘴都笑得勾起,这一来二去的,油水不就来了吗?
五十来坊呢,一坊不出人手,蛋大点事,其他坊轻松就征够人了。
即便三百文一人,敦化坊按千丁算,那也足足三百贯!
衙门里硕鼠细耗子一顿分赃,自己好歹也能蹭个一两贯钱。
敦化坊籍的总人口变化不是太大,五千有余,但年轻这一辈成丁了,老的这一辈还没脱出丁役范围,一千成丁是个合理数目。
为什么不多生?
正常人家,生个两胎差不多了,真以为养娃不要本钱呐!
即便敦化坊渐渐走向富庶了,也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地生娃。
财力能支撑,人力呢?
哺育、带娃、送去读书,当真不耗费人力?
敦化坊厚道,不会因为婆娘肚子大了就直接把人踢了,而是让这些婆娘渐渐从事轻体力活,差不多再安心回家养胎。
哺育一年之后,再来复工,绝对不会比之前的位置逊色多少。
不是苛刻哈,这是《千金要方》(即《千金方》)所载的逐月养胎法,认为孕妇从事轻体力活益于养胎、分娩。
当然,这是指常人,《聊斋志异》里记载一个村妇,身体强健,头天分娩,第二天出门把一个鬼混的尼姑打了。
虽然蒲松龄记录的多是鬼神故事,偶尔也有一两件实事掺杂在里头。
要是让年轻人都生不起了,谈何增加人口?
青龙坊还好,立政坊的人口岌岌可危,广德坊的人口增长……负增长。
别以为京城就没有穷坊了,长安居,大不易,即便不考虑宅子问题,吃穿用度你总得销吧?
事实上,长安的粮食、肉菜,在整个大唐并不算贵,真正贵得离谱的是那些偏远小县。
立政坊与敦化坊的过节,随着高月娥嫁铁小壮而缓和,多少也能在敦化坊兽炭作坊与香坊中安排部分劳力,日子也好过一些。
广德坊依旧是靠有一天没一天的零工度日,日子当然不会好过,生娃……呵呵,能把他们自己的嘴哄了就不错!
敦化坊一日三餐,青龙坊、立政坊一日两餐,广德坊多数时候是一日一餐,顿顿有细糠。
“从伱当坊正算起,坊中辞世百余口,新增三百余口。”
陆甲生掂着枣木短棍,腆着渐具规模的肚腩,面有得色。
敦化坊的位置终究太偏僻,那些入籍万年县的,等闲也不肯挑敦化坊,人口增长只能靠自然繁衍。
只要别给错误的导向,生育之事自然不会走极端,每对夫妻生两个娃很正常,有波动也不会过分,不会出现一对夫妻生九娃、死三娃的现象。
五千人口能自然增长二百,是良性增长,要不然以后的宅基地都不够用。
“控制一下,尽量不接收迁入。”范铮嘀咕道。
虽然按规定,私宅不得造楼阁,可日后土地紧张起来,你说这楼盖不盖吧?
哪个底楼的龟儿子把中柱毁了,楼上的人家不得遭殃?
赔他赔不起,依律又不至于死,恶心不?
还是一家一院住得舒坦。
倒是酒坊,得全力开工,之前的存货全部被太医署拉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