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人能打,他们热爱的也更多是整个华夏民族,他们对于国家的看法,更像是打工者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他们眼中,当官很简单,出身足够,展现自己的能力,国家领导在喜爱一些,自然就会有不错的职位。
当官更是实现自身思想抱负的一种途径而已。
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年,这十三年走遍当时的春秋各国,虽然没有当几次官,但也是在完成了读万卷书后,达成了行万里路的成就。
这种情况下,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定义更加清楚。
他开始专心教学,传播知识,也是真正的走上圣贤之路。
在孔子眼里,春秋争霸,战国乱战,后世的王朝末代争霸,都可以叫做诸夏争霸,也就是兄弟争霸。
当然,这也是大多数走遍春秋各国后,各个诸子的想法。
在大家眼中,当时的国家代表不了民族,而民族可以包含国家。
这就很可怕了。
在他们眼中,秦人、赵人、齐人等等,都是华夏人。
秦人的秦国,赵人的赵国,齐人的齐国。
虽然都很强,虽然都很厉害,当他们代表不了华夏民族,他们只能说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就像一个总公司下面有很多分公司一样,内部虽然也竞争的难分难舍,但是都不到用下三滥手段的时候。
思想境界达到了一种程度。
所以孔夫子对于后世的很多现象相当不满意,对于一些人给他甩锅的事他更加不爽,老子春秋都没做过的事情,你们一个一个都做了。
你们还好意思给我甩锅。
……
群里的众人全都结合孔夫子的话,细数一下春秋的环境,然后再想一下后世的环境,最后理解了孔夫子说那话的原因。
说春秋的人是完全的君子之路那他们自己都不信,只是说他们因为各种环境,各种原因,把自己变的更加符合君子的形象而已。
春秋时期的读书人普遍都代表着贵族,只要你识字读书,达到了大家普遍认知的读书人形象,那你就是贵族,走到那里都是。
这些读书人走到那里都没有尊重。
而人普遍的一个特点就是,受到尊重,物以稀为贵后,就会主动承担责任。
比如一些读书人会蹲在田地之间帮百姓研究种地,最早的研究水利等设施,百姓受苦为百姓申冤等等。
在他们看来,自己得到了尊重,那就相当于收到了百姓的钱,得到了百姓手中的权利,自己就要回报一些。
农家的种植,墨家改造机关术,儒家的思想引导教学等等。
这些都是例子,赤裸裸的例子。
拔一毛而利天下,其中一个意思可是该拔的时候得拔。
无为而治的根本还是在道德足够的情况下给底层足够的发挥空间。
这些东西都是细节。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