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得到四十么?有这个必要?多少人活都活不到四十啊。”
“这不是为了给后人做榜样么,况且政客,确实是四十岁才成熟啊,再者说了,满朝文武,除非是机缘巧合立了大功劳,否则能混到御前的,普遍都是超过四十岁的,而且一个个的都是老狐狸,这其中可不乏有人活得会特别长,甚至超过八十岁的,万一年轻的皇帝也再出点什么意外死得早了点,权臣的空间可就出来了。”
“那你说怎么办啊?”
“要么,您就受累,再当几年的皇帝,等过几年二哥四十了,再让他上来,再说我实话实说,总觉得二哥他现在却是还稍稍差了一点,不够成熟,等几年会更合适。”
“等几年?我……可是我真的不想等了啊,洛阳太没意思了,我想找人喝酒都找不着人,那些个老兄弟现在都在商行呢,我倒是想荒淫无道,可整个洛阳连妓馆都没多少,大臣们连嫖妓都是骑快马回开封嫖的,我……没意思,太没意思了啊。”
“那要不……干脆一步到位,不传给二哥了,中间过渡一下呢?反正不是要试么,要试,就试个一步到位的。”
“啊?这……倒是好像也并无什么不可啊,好像,也行,不过咱们还是找你二哥商量商量吧,看看他到底想不想当这个皇帝。”
然后,俩人就去找赵光义去了。
结果就是赵光义把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似的,说啥也不肯当这个皇帝了。
这特娘的当的是个屁的皇帝啊,老大和老三都还活的好好的,一个做太上皇,一个管着皇家大宋商行,他这个最没啥用的老二去当这个皇帝?
这算是哪门子的皇帝,这不就是被俩婆婆管着的儿媳妇么?
赵匡胤虽然退了,恐怕依旧是能够控制军队,枢密院的。
赵光美虽然没进,但他死死地抓住了钱袋子,禁军中的威望极高,整个大宋的生产活动都是他说了算。
钱和兵都没在自己手里,这皇帝当了是干啥的?管谁?管着文官么?可是文官本来就听他的话啊。
就是说,吃苦受罪背负责任的是我,吃喝玩乐,却在背后制定大政方针的是你们俩呗?
然后还要以考察为名,看着我,盯着我,看我这个皇帝做得到底好不好,要是不好就随时把我给废了。
凭什么啊?
这样的皇帝,那特么爱谁干谁干。
然后,哥仨就诡异的开始琢磨,这个皇帝到底应该由谁来干了。
虽然赵光义的格局没有那么大,想不到子孙万代那么远,更看不到大宋随着市民阶级的持续壮大,其实早就没有封建皇权的土壤了,之所以能维持着,全靠赵匡胤和赵光美俩人的威望撑着,纯粹的家天下用不了多久一定会解体,就算要维持家天下也只能是李家坡那样的家天下,不可能是纯粹的君权神授了,这甚至其实是已经在唐末五代就已经被证实了的事情。
原本历史上的宋朝之所以能够安定下来,乃至后来的明清两朝也安定了下来,反而建立了近一千年的太平盛世,却是以开社会的倒车为代价的,宋,明,清三朝其实全都是非常畸形,一直压制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明清两朝的城市人口比例,甚至数量都是远远少于宋朝的,说明生产力不但没得到发展反而越来越回去了。
赵光美可没开倒车,而是直接踩了一脚地板油的。
不过其实有些东西赵光义也不是品不出来,事实上最近这几年他已经品出来了,自己这个原本以为肯定没戏了的储君,接班的可能性真的很大。
因为赵光美他自己定了这么个六十四十,就是说明他不想当皇帝么,那到时候的下一任皇帝可能还真就是他了。
但是,这几年里他其实也一直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当这个储君当这个皇帝了。
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他虽然看的并没有赵光美那么远,但他知道自己的三弟绝对是天下第一聪明人,阴谋诡计什么的不好说,但论眼光是高远,一百个赵光义也比不上赵光美。
而且他还很了解自家三弟的人品:这货,绝对不是什么高义的圣贤之人,当初大宋刚开国的时候,就不惜摆出一副无论如何都要拼抢的姿态,这会儿都抢到手了他居然又不要了,难不成是他高风亮节么?
肯定是这皇帝当着没什么意思了啊,这时代,这天下,分明是已经变了啊。
三弟这么聪明的人,有皇位坐他都不坐,结果现在大哥居然也不想坐了?让我坐?这位置肯定不好坐!
不坐,说什么也不坐。
市民经济和君主集权制之间天然就存在着矛盾,而且以后还会越来越突出和尖锐,这个定理,其实很多人虽然说不清但真的是能感受得到的。
事实上类似的观点赵光美是曾在新儒学那边讲过的,社会进步就要求开民智,赋民权,尤其是还有一条就是开军人之智,君主集权的本质跟社会进步,就是相冲突的。
当然,君主不集权,不等于是虚君,君主立宪制也不等于是一定要首相内阁制,赵光美想学的是李家坡,但李家坡是个没能力对外扩张的小国,有了这个能力,那就特娘的叫做帝国主义。
当然他同时也表示,河南尹这个位置,还有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他都是要的,不管谁当皇帝,他都愿意辅佐皇帝。
然后,哥仨又不得不进行商讨:赵普和薛居正这两个人,让谁去当这个皇帝好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