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要做的事
初平四年(193年)的春天,太史令种平起义兵攻打长安,利用诱敌深入的计划,擒住张济叔侄,一路攻入宣平门,郭汜见势不妙,准备挟持天子,却并没有成功。
长安收复后,天子向天下诸侯下达诏书,昭告这件事。
种平重新恢复少府的官职,跟从他勤王的兵将也各自得到了封赏。
天下人都震惊于郭张之乱平息的迅速,赞叹种平说:“难道世间会有这样的人吗?真是天授的才能啊。”
适逢兖州刺史刘岱与黄巾交战被杀,鲍信就和州吏万潜等人到东郡去迎接曹操兼任兖州牧。
曹操在济北得到黄巾请求投降的书信,得到降兵三十余万,家属男女百余万口,收编了其中的精锐,号称“青州兵”。
初十,天子因为长安残破,难以居住,于是下令东归洛阳,却为种平劝阻,董承斥责种平说:“长安并非没有足够的兵马,强硬改变陛下的意思,是想要效仿前人吗?”
种平感到不安,进入长安的李傕配合董承,从种平手中获得粮草供应天子的御膳及百官的饮食,(种平)并没有二心。
此时李傕不满足朝廷加封的官爵,私下对左右的人的说:“种平一个孺子,掌握兵马却并不敢表露出对不公待遇的不满,我堂堂大丈夫,不能够成为伊尹霍光,是没有这个力量吗?是没有把握上天给的机会啊!”
李傕假意逢迎董承,更加得到天子的看重,(这样种平就)逐渐被疏远,李傕由此得到更多的兵马。
于是在天子东归的路上反叛,事出突然,在场的人都没有防备,种平以少胜多,暂时击退李傕,郭汜张济二人主动留下牵制李傕,死于混战之中。
种平护卫天子同百官逃到管城附近,军队缺少粮草,无法前进,后面又有李傕威胁,陷入危难之中,兖州刺史曹操听到这件事,第一时间派出兵马支援,迎天子入许县。
“伯衡此行甚是辛苦啊。”
曹操按着种平的肩膀,轻轻将他拉到眼前,细细打量许久,关切询问:“可有受伤?”
种平心中一暖,随后便是愧疚,他觉得自己临时起意,草草送了魏种回东郡,自己却转而去攻长安,有些对不住曹操的嘱托。
虽说他拉拢张燕,使原本应当同青州黄巾黄巾汇合的黑山军止步于徐州,青兖二州黄巾群龙无首,战斗力大打折扣,可他却未能成功说服陶谦出兵,在手中有兵后,第一反应也不是回援兖州。
“叔父,我……”
“瘦了……”
曹操摇摇头,“伯衡啊,我知你丹心一片,但突袭长安,还是冒险了。”
“你什么都好,就是太不顾惜性命。当然,少年人嘛,任侠轻狂,都是一样的,可伯衡你记住,上兵伐谋。”
“若伱想做一军主将,轻莽冒进便是断不可为的,你现在的打法,到底太过依赖运气,不能长久。”
种平感觉脑袋有点痒,好像要长脑子了。
他知道,曹操这番话的确是一针见血指出了自己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不会用兵。
没错,这话说出来,大抵天下很少有人会相信,毕竟种平自出道以来,就没打输过,而且基本次次都是以少胜多,绝地反击。
这样的人,如果不会用兵,似乎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种平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斤两,不会就是不会,没人教过他怎么排兵布阵,上阵杀敌。
一直到现在,他都是被赶鸭子上架,他并不喜欢上战场,也读不懂那些晦涩的兵书。
这年头像什么《七略》、《尉缭子》之类的,基本都带点阴阳占卜之类的内容,看得种平脑壳痛,好不容易理解了几分,离融会贯通也还远着。
战场之上,变化莫测,真死按着兵书来,那也就只是个赵括。
种平觉得自己用兵的水平,可能比赵括稍微好点,他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是士气。
有系统不死挂在身上,只要种平永远能拿出一马当先,悍不畏死的气势去莽,加上他ssr的魅力,手下的士卒都是会为他效死的。
那种指哪打哪的凝聚力,配合视死如归的气势,士卒在战场之上的战斗力会大大提升,对敌军造成的威慑力和士气的打击,也是极为致命的。
“平受教。”
种平认真点头,腼腆一笑,“平不通军略,叔父可否教我?”
他对于曹操还是十分佩服的,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收复百万黄巾,种平虽不清楚具体过程,却也能猜出中间艰苦,这样的能力,真可以说得上是用兵如神了。
曹操捋着胡须:“伯衡想学,我这个做叔父的,哪有不倾囊相授的道理?”
种平心说早知道曹老板这么好说话,他也就不那么多时间自己偷摸着啃兵书了,隔三差五去乐进兵营,拐弯抹角地问,也挺费力气。
“只是用兵切忌生搬硬套,单讲兵书,倒不如真上战场磨砺。伯衡你不缺战场经验,只是不该现在便做主将,倒是揠苗助长了。”
曹操语重心长的教导,“伯衡,你太年轻了,过早显露声名,接触权利,对你而言,也许并非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