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诸葛连弩是什么
当诸葛连弩的样品被呈到刘禅面前的时候,刘禅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又或者是眼睛出了问题。
事实上他后世之时因为兴趣,曾经查过诸葛连弩到底长什么样子,也见过网上很多的复刻品。
其中不乏一些权威媒体和组织争相报道,而他们展示出的诸葛连弩,基本无一例外的都是轻巧的手弩,上面自带一个能放十支箭的箭匣。
靠后的位置有一个杠杆把手,每次下拉抬起就会射出一支弩箭,然后新的箭矢便会落下来续上。
而且这种结构的弩,在考古过程中也不断被发掘出来。
所以他一直以为诸葛连弩就是这样的东西。
然而刘禅却有所不知,那种杠杆式连发弩并非诸葛亮首创,而是早在战国时期便已经有了雏形。
诸葛亮并非不知道,而是那种弩射程短、威力小。
制作过程复杂,结果却只能杀伤无甲目标,连穿透皮甲都困难。
哪怕他没杀献帝,这吃相也委实难看了点。
怔怔出神的他没有回答于禁,他知道对方没说完的话是什么,但他现在也不知该怎么做。
不过既然这大家伙能够像雷公砲一般拆分携带,用于野战便成为了可能,功能不同,但同样是军中利器。
“你们是说……这玩意就是‘改良连弩’?”刘禅回过头,拇指一指身后放在装有木轮的车架上推过来的大家伙问道。
而此时还有一行十几人,正在刘禅常去的后山之上,两人坐在山坡处饮酒,其他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一个个按刀而立。
其上共有十个箭槽,其中弩箭光铁矢部分便足有八寸,密集排列的弩矢后面是已经利用绞盘张开的粗大弩弦。
如果真的在这个距离还能有破甲的效果,那北伐之时用其配合陌刀弓弩兵,一定能给曹魏的具装骑兵个大大的惊喜。
“诸葛军师言此弩经改良之后,一次张弦可发十矢,矢出四百余步而力不竭,破甲毙敌不在话下。弩箭尾有绳索相连,以作卷收之用。”
可眼下却并非如此。
不过在刘禅看来,反正不过是几件老式玄铠,打坏了正好送去给蒲元回炉重造,但他一定要力求真实的测试一下这元戎弩的威力。
数日后。
随着私交渐厚,于禁忍不住想劝劝徐晃,他是不可能受重用了,徐晃却不同。
十支短标枪一样的大号弩矢急速飞出,咆哮着分散射向披甲的草人阵。
这种尾巴上栓绳子的弩炮,可不就像海上捕鲸船装的大型鱼叉炮吗?而且还是散射版。
老刘和刘禅仿佛势不可挡般的崛起,几场几乎不可能的大胜,还有巴蜀这边堪称日新月异的变化,都让他看不清天意到底如何。
刘禅又问道:“那此前诸葛叔说的能够连发的单兵步弩……?”
随着刘禅一声令下,几个精壮士兵操作绞盘开始张弦,放入特制弩箭。
徐晃没再反驳,反正看样子马上就要试射,到时候便清楚了。
虽然距离尚远,但他一眼便认出了人群中那个黑马少年,绝对是俘虏他的刘禅没错了。
最起码自由一点。
只不过二人陷在巴蜀,同病相怜之下私交迅速升温,眼看着这里几乎一天一个变化,说实话老于对未来是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反观曹魏,曹丕刚刚继承王位便迫不及待的篡汉称帝,甚至等不到平定南方。
从一代名将变成了老酒蒙子的于禁揉了揉眼,瞪大了看向山下:“我眼睛越来越,哪里看得清楚。”
好像还在给那些草人披甲,这是要干什么。
这些士兵并非此二人的护卫,反而时刻提防着二人,一旦他们有暴起发难得迹象,便要让二人人头落地。
若是就此一路高歌猛进,那么就算取刘汉而代之,也只能说是天意如此,大汉气数已尽。
刘备送他的偌大院子,只剩下了他和徐晃,徐晃话不多,没了斗嘴对象的老于憋得实在难受。
最近又听说曹丕搞死了献帝,篡了汉室基业,心情复杂的二人便申请出城踏青散心。
而不是连发的单兵步弩。
要是让老刘看见,又要高呼败家玩意儿,儿造父钱心不疼。
本以为能很快见到成果的连发弩反而遇到了技术难题,倒是这种散射式的大威力床弩成了“诸葛元戎弩”。
这二人自然也不是什么成都高层……嗯,有一人倒算得上高层,只是没实权罢了。
不过……却并不是眼前这件东西。
而后曹操虽然对他的提拔始终不像那些夏侯、曹氏家族的将领一般,但好歹也算受到了重用,并没有埋没他的才能。
此时他们正在……插草人?
看刘备和那刘禅的态度,徐晃若降刘必定会加以重用,到那时,于禁的日子也能沾光好过一些。
他徐晃一介凡人,也当顺天而行。
眼前这个大家伙便是历史上的诸葛连弩——元戎弩,事实上是对床弩改良之后的结果。
其实此时的所谓“连弩”,连字不是连发的意思,“连者,连属也”,指的正是尾巴上连绳子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