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立谁为储君?
…
虽然已经二十来年没正经当过皇帝了,但李存毕竟一直在其位,又是实打实地是从基层一步一步爬上来的。
再加上还有陈康伯、陈遘等人辅助李存主持朝政。
没用上两天时间,李存就完全接手了大乾王朝的全部权力和其它一切。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很多人都担心,李存再重新执掌大乾王朝的皇权以后,会清理李标留下来的老人。
不想,李存却是一个李标一朝的老臣都没有动。
这也从侧方面反应出来,李存并不是留恋这个皇权,实在是,大乾王朝需要李存,李存才回来的。
李存一上手,大乾王朝的一众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年轻的臣子,很明显就感觉到了李存与李标执政的不同。
简而言之就是,李存敢放权给臣子,能不自己干的事,李存绝不自己干;而李标则跟李存正好相反,喜欢将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喜欢事事亲力亲为。
关键,李存的这些儿孙充斥在大乾王朝的各个部门,有些还是有兵权的诸侯王,或是更有兵权的一方统军大将。
当然,也有些大臣觉得,李存这样下去,大乾王朝肯定会出事。
有活力,大乾王朝才能发展壮大。
培养这个部门很简单,那就是重用忠直敢谏之臣,像李光、胡铨、陈公辅之流,让他们什么都敢说,无所畏惧。
这也让大乾王朝的一众大臣看到,李存还是原来的李存,还是那个千古第一帝,只要有李存在,大乾王朝就乱不了。
李存是快六十岁了。
当然,肯放权给臣子,并不意味着大撒手,什么都不管。
李标致死都没敢忤逆李存的意思,始终没有答应那些攒落他的大臣立李允炆为皇太子,而是老老实实地将此事留给了李存处理。
而文人向来掌握着舆论。
实际上,会当皇帝,皇帝其实很好当。
但是,你们这些人谁也别想知道我立的皇储到底是谁。
甚至有些大臣进言劝李存向李标学习,勤勉一些。
这样的李允炆无疑得到了大量文官的支持。
千万别忘了,李存可是有数之不尽的儿孙。
可这时,李存却收回了自己的气势,笑着说:“老爱卿年纪大了,站都站不住了,就不要再醉心权力了,还是回家好好做学问去罢。”
到时候再想统一起来,可就是千难万难了。
可是现在,李标都驾崩了一个月,李存却一直都没有让李允炆参政的意思。
当年,李存怎么培养皇储李标的,大乾王朝的人全都知道。
另外,有风声传出,就立储君一事,在李标活着的时候,李存和李标曾经开诚布公地深谈过一次。
不然,就是借这些人一万个胆子,他们也不敢逼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
事实恰恰相反,在放权给臣子的同时,李存还特别注意两个部门的培养:
一个就是台谏部门。
上进了,他们就有竞争。
其实——
而且,李存生活相当不自律,每日仍然保持着夜驭三五女,并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初女的习惯。
一个皇帝最重要的职责,其实就是镇得住这个王朝,让王朝稳定发展,不出乱子。
还有,选用秘密立储制度也是李存良苦用心,这样一来,李存可以慢慢的考核,期间万一发现自己所选定的继承人有不恰当的举动的话,他还可以随时修改诏书。
大乾王朝肯定会分裂。
李允炆的老师胡宪,很不甘心这么好的李允炆将来不能当皇帝,他出列继续硬推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太孙仁……”
那些极力推李允炆当储君的人顿时就意识到,李允炆只怕是没有机会了。
后来,李存看在李允炆是李标的嫡长子的份上,只答应李标,可以给李允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刘邦不会治理天下,带兵打仗更是从来都没有赢过,可以说是典型的文不成武不就。
同时,一些反应快的大臣无不感叹李存这手的高明。
李棋其人,吃喝玩乐、琴棋书画、蹴鞠斗鸡样样精通,就是问不成无不就,他就是李存的儿子中最典型的混吃等死类型,而且他本人也没有当皇帝这么高的志向。
——在李存看来,这些大臣蠢是蠢了点,但忠心可嘉,而且不能因此就阻塞了言路。
自秦汉开始,中国皇家一直延续着嫡长子继承制度。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压力大了,就有责任。
这要是一些一般没见过世面、或者软弱的皇帝,很可能就会顺势立李允炆为储君了。
一些大臣不无感慨:“陛下到底是陛下,哪怕他二十来年不管朝政,也绝不会被大臣牵着鼻子走的!”
如今,李存宁可搞出一个秘密立储制度,也不听这么多大臣的建议立李允炆为储君。
本来年纪就不小了的胡宪,听了李存这杀气腾腾之言,很快就吓得堆缩在地上。
这就是因为刘邦深谙用人之道,敢于将权力下放,让人才来为自己打江山,让人才来为自己治理江山。
胡宪听言,如蒙大赦,赶紧跪拜道:“谢主隆恩!”
李存此言一出,胡宪立时就汗流浃背!
不错。
一众隐隐都有点“逼宫”之势的文武百官万万没料到李存会来这一手。
但无论他们如何处理,其结局都没有大的改变。
相反,到头来还是李存保下了这些连这种话都敢说的忠直之臣。
话说,这些文武百官之所敢这么逼李存立李允炆为皇储,不是因为他们胆肥了,也不是因为他们不畏惧李存这个千古第一帝,只是因为他们有“李存已经‘老了’,就该立皇储,免得李存突然驾崩,大乾王朝会因为群龙夺位而分崩离析”的大义。
毕竟,谁都不相信,这世上还会再诞生一个李存。
这种情况下,谁极力推动某人为储君,说他其心可诛,一点问题都没有。
还有,皇帝其实做好两个字就可以了,那就是:选择!
而战略即选择。
另一个就是情报部门。
总之,李存一招就把立皇储的问题给压了下去。
有责任,他们就得上进。
秦始皇在立储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也给后世帝王提供了惨痛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