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领命!”
朱猛粗犷的声音响起,良久,他一脸犹豫,这才道:
“殿下,末将虽知此话难听,但却不得不说,如今,如今并非是称帝的良机……”
豫王猛回头,目光如炬,似乎都带着灼热感,让人心禁胆战。
哪怕是像朱猛,此时也心生悔意,浑身战栗,仿佛稍有动作,就人头不保。
许久,豫王才道:“你说的没错。”
这位年轻的亲王,迈着轻盈的步调,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这几日,那么多人中,都是奉承,劝进,也只有你敢对我说实话。”
“不错!”
朱猛紧纠的心,瞬间落下,双腿似乎都有些软乎了,紧握的双手松了松,手心满是汗水。
朱谊汐亲昵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称帝这件事,需要一步步的来,骤然而上,根基就不牢固,而且还容易被误解居心不良。”
实际上,孙长舟此行,就是来汇报,阿济格并没有在南京城中的抓到弘光皇帝以及首辅马士英。
并且,在太平府附近,似乎发觉了弘光皇帝与黄得功的身影,这就不得不让朱谊汐陷入了思考。
当然,他自然也可以学习刘备,直接开祭坛给千里之外的皇帝出丧,但到底是吃相问题在这。
所谓的民心,就是有产者,即拥有土地的自耕农与地主。
“殿下英明!”朱猛大赞。
“不急一时!”
豫王摆摆手道:“关键时刻,一步也不能出错。”
不过,此次军中的舆请,却给朱谊汐敲响了警钟。
虽然有军法司,但显然对于军队的舆论监控不够。
看来,军中也是时候安排一个内察机构了。
……
而这时,襄阳城,也收到了豫王的亲笔信。
赵舒、阎崇信、张慎言三人,一致认为,称帝须得缓行。
姑且不论皇帝的生死,在刚获知皇帝失踪的情况就迫不及待的称帝,可谓是大失水准,吃相难看。
而且,这时候满清还在南方,此时贸然的去招惹他,并非是好时候。
“监国,可先行一步。”
赵舒淡淡地说道:“当初的福王,就是从监国开始的,殿下行监国,对于朝廷,天下来说,乃是福事。”
张慎言第一个赞同:“监国正当其时,合适至极。”
阎崇信也点头道:“如今无论是朝廷,还是地方上,都不曾做好迎接新帝的准备。”
“如此,我就将众人的意见,写还给殿下御览。”
赵舒淡淡地说道,旋即说出一番令人惊诧的话来。
这下,几人立马垮下了脸,如果殿下见到,心胸狭隘了一丝,后果不堪设想。
几人互相望了望,才叹了口气。
散会。
赵舒回到了军政司,召见了户曹,不由得吩咐道:“准备好三十万块银圆,不得有任何的挪用。”
“礼曹,去找知晓关于皇帝的一切礼仪,做到熟练而不出差错。”
“是!”几人一脸懵懂,只能拱手应下。
最后,赵舒则松了口气,握紧拳头:“终于等到这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