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对于各地打击土匪,也进行准确的概括。
“三十五万人?”
见到这个刺眼的数字,赵舒有些难以置信,这个数字太过于夸张。
“没错!”
朱谊汐轻声道:“这甚至比咱们湖广一府的人口还要多些,但却是守区给我报上来的准确数字,参谋司也进行了认真的考核。”
“自天启以来,民间秩序大乱,为非作歹的数不胜数,湖广有那么多人,也在意料之中。”
官逼民反,抗税,无奈从贼,总之理由繁多,但无论是什么理由,贼匪都是要剿的。
这是一年多来,朱谊汐持之以恒的要求。
“殿下,这么多人,该怎么安排?”
赵舒皱眉道。
“贼首一律斩首,作恶多端的也挑出来行刑,至于那些普通的……”
豫王陷入了思考中。
本来他是想让这些人充当徭役,或者军屯,但三十万人,以幕府如今的财政,养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但也不可能放置不理,不然更容易出乱子。
“殿下,还得仔细甄别。”
赵舒揉了揉眉头,道:“罪行较轻的,或者被迫附从的,不如让他们回家,或者来军屯。”
“至于较重,就服徭役,正好大动干戈修官道,缺人手呢。”
“行!”朱谊汐点点头:“不过,幕府至少准备百万石粮食,预防闯贼,可不能因为他们,耽误了大计。”
“殿下放心,绝不耽误。”
赵舒认真道:“如今府库之中,还有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秋收后,还能有不少呢!”
“哪怕有秋粮,也得预备着,以防不测。”
豫王认真道。
如此,内参印上万册直接发入各衙门。
除此外,在豫王的暗示下,近万本的内参,流入民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寻常的百姓,平日里只了解一亩三分地,十里八乡的事,甚至出县城都很少。
而如今,内参一经流出,立马在市面上爆火,供不应求。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着北京,西安,对于这些沦陷区的同胞,抱着深刻的同情。
而较为隐晦的,也让大家对于南京的党争颇有兴趣,那些大人物的丑事,让人乐不可支。
而经过一番对比,望着背面堪称欣欣向荣的湖广,许多人不由得陷入了思考:
与这些人相比,豫王已经算不错了。
凡事就怕对比,一比吓一跳。
士绅们对于政治更是热衷,对于内参爱不释手。
同样,自然也有不满意的。
比如,许多知识渊博的老古董,大儒。
他们认为,内参可以搞,但规定句读,却绝不可行。
这太简陋了,街头巷尾的匹夫们都能看懂读懂,这让他们如何掌握?
况且,句读太可怕了,如果普及开来,很有可能让学习的难度降低,普通人更容易进学,这还怎么垄断教育资源,家族子弟怎么竞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