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的剜了一眼李氏,“赶紧做饭。”
她是受不了邻居的眼神了。
竹兰抬脚开了锁粮食的屋子,从缸里盛出一碗米,又按照记忆拿了早饭量的玉米面,她要喝粥,大米的粥。
随后也没回卧室,反而坐在椅子上,回忆着原身记忆,她需要好好的整理整理。
原身在的朝代,历史上是没有的,新王朝刚建立十一年,王朝更替,前朝末期,十几年的乱世,随后又打了十年,可以说,原身从出生就没过过安稳日子,哪怕新王朝建立,日子也没好过多少。
新朝建立,十一年的休养生息,并没让满是疮伤的山河恢复繁荣,哪怕免了一些税,底层的农民,能勉强温饱就不错了。
原身十五岁嫁人,正是十年战乱的开端,也因战乱,她才有机会嫁给原身丈夫,十五岁的童生,只可惜原身丈夫生不逢时,前王朝末期,魑魅魍魉接连登场,停了科举,又战乱十年,等新王朝建立,孩子一串,年龄也大了歇了心思,反而把所有的希望放在了儿子身上。
第3章 原身是恶婆婆
竹兰摸着下巴,原身是真能生,战乱十年也没耽误生孩子,足足有六个,再凑一个都能都召唤超级葫芦娃了。
这个家,老大二十一了,脑子有些随原身,不是读书的料子,力气倒是不小,不过棍棒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是会的。
老大,十五岁就早早成了亲,娶了邻村的李氏,成亲六年生了三个,五岁的大孙子,三岁的小孙子,一岁的小孙女。
一家的传承很重要,这也是李氏腰杆硬的原因。
老二二十岁,这是个悲剧娃,前有大一岁的哥哥,后有小一岁的妹妹,中间的关注就少了,性子闷,随了去世的老爷子,不打不吭声的,哪怕比老大聪明,也没得到多少关注,长大性子定了,也早早成亲了,娶了赵氏,用粮食换来的媳妇,还是自己换的,生了三岁的大孙女,目前赵氏肚子里有一个要生的。
竹兰眯着眼睛,老二不吭不响的,主意是家里最大的。
老三十九岁,大女儿,早早的嫁人了,有两个孩子。
竹兰默了,她不仅是奶奶,还是外婆。
老四十四岁,精明的很,据说随了去世的老太太,目前在邻村的学堂读书。
老五十一岁,新王朝建立生的,又是小儿子,加上是读书的料子,真是捧在手心怕摔到,含在嘴里怕化了,性子清冷,好像万事不在心。
老六是小女儿,七岁,挑着原身两口子优点长的,从小惯着有些娇憨,原身两口子的心头宝。
竹兰想的脑仁疼,现代自己过,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她数了数,除去外嫁的大女儿,家里有十一口人,一大家子,本来田地收成就不好,前些年又是灾年,每顿饭不定量真不行。
竹兰站起身,她还没洗漱呢,根据记忆洗漱,看着盆子里模糊的影子,原身算是高的,才将近一米六,不过很瘦,不间断的生子,元气就没补过来,后三个孩子要不是时间拉开了,原身也是早亡的命。
现在她接手了,她要长长久久的活着,把现代的寿命补回来。
洗漱好,竹兰见到了唯唯诺诺的老二媳妇赵氏,说真的,原身再不喜欢老二媳妇,真没磨蹭过。
反而,老二媳妇见到她大气不敢喘,一副要哭的样子,每次在村里碰到老二媳妇,村子里就传原身是恶婆婆,周而复始,原身越发的厌恶赵氏。
可天地良心,原身除了冷脸,漠视赵氏,真没别的。
竹兰看着赵氏捂着肚子一副要倒的样子,胃疼了,这位是黑莲花吧,高级黑,惹不起,她躲得起吧!
躲了老二媳妇,竹兰观察着院子,院子是推了老房子新建的,十个年头了,当初建的时候考虑到了孩子多,把房子都带了出来。
正房两间,两侧个三间房,再加上正房两侧的库房,远处看着羡慕死人,虽然不是青砖房,也算是村子里地标性建筑了。
竹兰看着院子眯着眼睛,她现在特别想回正房去翻钱匣子,记忆顺了不少,她才发现小看了原身!
第4章 话语权
只可惜卧室里原身丈夫在,她不敢有任何的异常举动,只能压下心思,叹气的等着吃饭。
儿女陆续起来,竹兰都有意躲着,她不知道该如何接触,不如远远的看着。
李氏准备好了早饭,竹兰坐在原主的位置上,木着脸,两张桌子,男女各一桌,唯二的菜是咸菜和萝卜汤,在女人桌,她要分配主食,她都严重怀疑不懂种田的她,怎么在古代田园生存下去。
这么一想,又觉得当婆婆也不错,至少有人伺候,掌握绝对的话语权。
孩子们眼巴巴的看着不多的米粥,竹兰叹气,一人给盛了一碗,这个年代吃大米都是奢侈。
隔壁桌老大,周昌礼皱着眉头,“娘,爹怎么没起身?他身体不舒服吗?”
竹兰才想起来,原身的丈夫一直没出过房间,拧着眉头,让她去看是不可能了,到现在都没想好怎么和原身的丈夫相处,“老大,你去看看吧!”
周昌礼应了一声,“哎!”
竹兰捧着碗越发的没有胃口了,从记忆里到看到的情况,和离是不可能了,在等级制度严格的古代,又陌生的环境下,真不知道如何过日子,抿了一口米粥,别说绿色无污染味道是真不错,没有多少的胃口又有了。
很快,周昌礼回来了,“娘,爹不舒服躺一会。”
竹兰松了口气,不用接触原身丈夫真好,学着原主的语气,“行了,你们也赶紧吃饭,吃完了该下地的下地,该上学堂的上学堂。”
其他人也没有异议,乡下地方,不舒服小感冒都正常,习以为常了。
一顿早饭,竹兰就喝了一碗粥,心里揣着事胃口小。
李氏眼巴巴的看着婆婆前面的玉米饼,心里欢喜,“娘,你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