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毕觉出关,其便成为了轮转道中佛子,法号以其本体为名,号狻猊。
当时的轮转道已然完成了对于诸多禅宗的剿灭,仅留下大猫小猫三两只,作为道统存留。
像是禅林寺,便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之一。
其中能够余留一尊尊者,便是很了不起的势力了。
毕觉出关之后,自觉有愧佛子身份,便开始纯读佛法起来。
他认为若要寻得父亲,则必然需要寻求神佛的力量。
那金身诡秘但又强大,仅凭自己只怕是难以寻求其中奥妙。
故毕觉虔诚礼佛三百年,所读经文千万卷,但却也自觉不得其中真意。
只是毕觉顿感体内生有异物,初始不知,在问了赤龙法王之后,方才知晓此乃佛子天职。
孕育轮宝。
毕觉倒也不会觉得失望,毕竟她从来就没有觉得过自己会是轮王的转世身。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吠陀法王也终究不再隐忍,想要找毕觉强行讨要来那金身。
那金身乃是父亲赠与,也关系着老狻猊如今的下落,毕觉自然不会交出。
吠陀法王没有明抢,但他私底下却有的是手段。
毕觉趁着夜,在自己居所之前留下了一首诗后便去了。
诗曰“一山一水一净土,听风听雨听禅声。何处青山不道场,哪方水波无禅机?”
其中内容,自是说毕觉外出寻找道场参悟禅机去了。
借助着金身对虚空的亲和,毕觉很快就远遁千万里。
即便是吠陀法王,也一时之间没有办法寻找到毕觉的去所。
因毕觉自知对于佛法的领悟尚还有待加深,他所去的位置乃是禅宗源流之一的尚林寺。
尚林寺中高僧极多,佛法森严,毕觉虽说是尊者修为,也一时之间没有任何办法混进去。
他索性便在隐去了修为,在尚林寺外做了个山野樵夫,也能时常听闻晨钟暮鼓,窃听一番寺内大师讲解经义。
春去秋来,尚林寺中祖师远虚法师因在和轮转道的战争中受伤颇为严重。
加上其本身就已经存活了近乎数十万年之久,其寿命也走到了尽头。
远虚法师在地上随意插了一支梅,便方言称若是有弟子能够参透,并且写出佛偈,便能够得到他的衣钵传授。
远虚法师所修正法,传闻乃是佛陀亲传的“大涅般若经”。
当时此言一出,无数弟子都顿时趋之若鹜。
甚至于还有其他地方的禅宗弟子赶来,只为得到远虚法师一身传承。
当时,最有希望的便是尚林寺菩提苑中首席弟子,法号弘业。
就连远虚法师亦是说过:“尚林寺中弟子三万,但其中没有一个能够超越弘业的见性。”
此言一出,无数弟子顿时都失望了。
都以为远虚法师的衣钵会落在弘业的身上时,却没有想到,一介山野樵夫竟是横空出世。
在那梅侧提了一首佛揭。
远虚法师看过了一眼那首佛揭,心中大惊,但却是装做没事人一样,直接在走过的时候用鞋子将那樵夫所写的偈子擦掉,并说写的很一般。
但在半夜的时候,远虚法师却是偷偷溜出了寺庙,找到了那山野樵夫。
这樵夫正是毕觉,他去提那佛揭,也不过是在看了那么多佛揭后有所感悟,便将之写上罢了。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所提竟是真被远虚法师所看上了。
只不过远虚法师虽说大限将至,但是其修为通神,一眼就看出来了毕觉非人的本质。
尚林寺内规矩森严,他没有办法将衣钵光明正大地传授给一头大妖。
而且就算佛门讲究众生平等,但弘业在尚林寺内经营多年,势力人脉深厚。
也绝不会让自己得逞。
加上自己年老体衰,弘业却正是尊者顶峰,实力最强的时候。
故远虚法师只能够出此下策,偷偷将自己的衣钵传出。
远虚法师将一身所学以及那“大涅般若经”齐齐灌顶,传授给了毕觉。
毕觉虽说十分惊讶,但他亦是坦然接受了。
毕竟自己在这里这么多年,所为的不就是这些东西吗。
当毕觉得到了大涅般若经的完整传承之后,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留给自己的那尊金身是什么东西。
那是一尊堕落的佛陀,留下的尸骸。
而其原本所修,正是这大涅般若经。
不仅如此,远虚法师还将祖师传下来的法宝“纳月钵盂”一齐传授给了毕觉。
他能看出毕觉是领悟了入微的尊者大能。
但即便如此,在弘业面前却是依旧不够看。
他告诫毕觉,要他赶快离开此地,并且在远虚法师圆寂之前,都不能说自己是他的传人。
却没有想到,弘业当时便知晓了此事。
在毕觉离开后一炷香的时间,他便站在了远虚法师面前。
弘业没有做出太过分的举动,只是和远虚法师说道:“贫僧做这菩提苑首座千年,却是发觉如今自身都没有证得自性,再再胡乱讲经,一则误导学人,二则曲解经文本义,无异于佛首着粪,罪过罪过!”
说完,弘业孑然一身,便投入道无尽黑夜中。
远虚法师明白,弘业虽然说得好,但其实则便是去追杀毕觉了。
弘业的身后,站着诸多支持他的长老。
如今其没有拿下自己的传承,便相当于弘业失去了成为禅宗正统传人的机会。
到时候,投资弘业多年的那些长老们,只怕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
没有成为禅宗的正统传人,也就相当于失去了成为尚林寺主持的机会。
而尚林寺内那些遗留下来的诸多禅宗长老,更不会容纳毕觉这样一个外来者。
唯有夺回传承,方才是正事。
毕觉顿感自己身后有人追来,便是不停逃窜。
但却终究是弘业技高一筹,将之追到。
不过弘业也不是个不讲道理的人。
他精修佛法多年,此人的横空出世反而是激发起了他的胜负心。
弘业想要看看,到底是他的见性强。
还是对方的慧根更为深刻。
于是乎两人没有大战,反而是在一座山头盘坐而下,论起了佛法来。
弘业精修佛法万年,他认为一切佛法都需要时间磨砺,勉励修行,历经长久岁月方才能彻悟。
但毕觉则不然,他觉得修习佛法,需要的是一瞬间的顿悟。
二人为此争执了三个月的时间。
而这三个月内,有着弘业近乎传法般的争执,使得毕觉感触良多。
故毕觉亦是做到了其所言的“顿悟”。
一日之间,便将远虚法师传承给自己的大涅般若经融会贯通,并入自身正法内。
弘业见此,亦是知晓自身败了。
但作为一脉的希望,作为师父、师祖、乃至于这一脉祖师的期许。
他知晓,自己若是就这样回去,决计不会落得个什么好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