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一直压着。
刚到这里就搞事,那是取死之道。
此时,章惇认为时机已经合适。
那么,迎亲使,谁才是最合适的迎亲使呢。
汴京城,朝堂上已经吵过三轮了。
那怕,朝堂上的众臣都在猜测,是不是有人在替官家批奏疏,那怕已经有了许多证据,却依旧是猜测。
新法、旧法、中,此时倒没什么争执。
很明显,朝堂之上正在无形中发生变化,不断有新的规则出现。
有些作法比当初新法还激进,但有些却极度保守。
争。
这次的争,与新法、旧法无关。
争的就是事。
就事论事。
让梁莘意外的是,朝堂上对于主使人选呼声最高的,不是安焘,也不是范纯礼。
排第一是苏轼。
因为苏轼名气大,当世诗词第一人。
这是名头。
既然是迎亲,那名头大的人肯定有利。
另一位呢,韩忠彦。
支持韩忠彦的人认为,韩忠彦作事中庸,到了契丹上京之后,作事肯定是求稳,最可靠。
梁莘无所谓。
谁去都行。
这时,有一件大事,知道的人极少。
王诜死了。
这个消息刚刚传到梁府。
朝堂上知道这事的人,有那么几位,也都装作没听见。
高家,那位办事的人,此时改名住进了梁府。
这是高士林的意思,以后就跟着梁莘了,而且这次去契丹上京,有这么一个可靠的,武力高强的人跟着,也是好事。
改名:高仁。
消息传回汴京之后,高士林才把这事的前因后果,原原本本的告诉了梁莘。
梁莘呢。
知道,这是好事。
也是高家的情份,是礼物,但是怎么给赵佶说呢。
思来想去之后,梁莘入宫了。
赵佶正在换衣服,今晚上伶优殿试的三甲之一,来自高丽那位第一次在桃源阁正式登台,赵佶肯定要去捧场的。
梁莘入内,一脸的沉重。
“莘哥儿,这表情可不好,眼下与契丹人结盟,话说我可是付出了很多,契丹公主不知道长的丑不丑。”
梁莘上前:“乙哥儿,有件事情刚刚传到汴京,坏消息。”
赵佶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梁莘这语气。
坏消息,有多坏?
与西夏开战,梁莘都没有这样的沉重表情,那么是多可怕的坏消息。
梁莘停了一下,这才说道:“王诜死了。”
“谁?”赵佶尖叫一声:“死,死了?”
梁莘说道:“就是你的姑丈,王诜,死了。”
“怎么,怎么死的,难道是因为流放……”
梁莘摇了摇头:“不是,流放的路上,一切都好。也照顾的极好,只是他到了岭南之后,因为海上有风,所以暂住些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