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三路攻倭
制技术在我国由来已久,三国时期的交州就能出产一种叫做“蔗饧”的浆,并且干制之后还能做成赤褐色的块,因其形色似石,味甜如蜜,得名“石蜜”。
不过虽然制技术历史悠久,但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制技术还与西域和天竺地区有一定的差距,魏文帝曹丕就曾经炫耀式的向吴国皇帝孙权赠送5饼“西国石蜜”,称东吴的瓜果皆不能比拟。
唐代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曾派人专门去天竺地区学习制技术,高宗李治也曾让王玄策从天竺带回十位制工匠,以提升大唐的制水平。
至此,我国制技术这才得到了充分发展,一直到宋朝时期,因为海贸发达,也就成为了宋朝大规模出口的大宗货物之一。
苏轼有诗云:“冰盘荐琥珀,何似霜美”,黄庭坚也盛赞霜“胜于崔浩水晶盐”,并以“我舌犹能及鼻尖”的俏皮诗句,极言霜的美味。
自此,“中国”开始在世界上逐渐行销,打响了名声。
到明代,制工匠发明出“黄泥水淋脱色法”,生产出洁白如雪、颗粒晶莹的精制蔗,其中最为雪白细腻的被称为“西洋”,意思是达到了可以用来出口到西洋的顶级品质。
因此对于明朝来说,制工艺是极为纯熟的,朱瞻埈一提这件事,郑和就微微点头说道:“若是小琉球国能够出产蔗,于其国这倒不失为一件好事。
我大明可以用粮食、布帛、丝绸等物与其交换,获得大宗蔗货物以后贩往南洋等地,其利足以满足我大明在此驻军的用度了。”
朱棣对财政的事情从来不感兴趣,但听到郑和这么说了,知道这大抵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他也点头应允道:“若是琉球其国能种植甘蔗生产蔗,我大明派人去教他们技术,倒也显得是我上国仁德,到时候让其国负担一下我大明驻军保护他们的开支,也算是他们对我大明的孝顺了。”
显然,朱棣一句话,便将大明派往琉球等地的驻军开支甩给了小琉球国,算是大明教导他们种甘蔗的学费了。
对此朱瞻埈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对于琉球这样的小国来说,如果点钱就能得到大明在其国驻扎军队提供保护,这可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了。
换做周边其他小国,怕是求都求不来这种好事。
在这个时代,大明是这个世界上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也就是曾经征服欧亚的蒙古人因为祖上阔过,家里还有点家底能够和大明交手一下,周边其他国家在大明眼里只是随时都能碾碎的危卵。
所以能够得到大明的庇护,还是直接驻军这种的,对于一些小国来说,那真的是求都求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