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这岂不是从另一方面暗示了天下人?
【被围困的高行周和符彦卿苦苦坚守等不到援军,最后只能放弃大部分兵力,先行撤退。】
【此战过后,后唐军损失万余人,粮草兵器更是不计其数,最重要的是士气已经随着多次无建树而跌落到谷底。】
【但这并不是结束,撤退的张敬达等人并没有离开太原范围,而是回到了最开始驻扎的地方——晋安寨。】
【石敬瑭看着已经打起来的双方无奈也加入战局,与耶律德光一起合兵包围了晋安寨,彻底断绝了其余外界的任何联系。】
——
辽朝,会同元年。
虽然神迹当中播放的已经是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但再次回顾起来,当年左思右想最终决定答应石敬瑭出兵后唐的举措,他依旧充满感怀。
这个决定是自己登基以来做的最为正确的事情,没有之一。
倘若不是抓住了如此良机,即便后来等到天下再度混乱起来,夺取部分燕云土地,那也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哪能像那时,基本没多少损失!
要知道,在太原的那一战可并不算困难,也没有多大损失。
站在敌人的角度上,他真的很难想象到,石敬瑭居然真的会付出那么多东西,就为了换取一个出兵的机会。
——
秦朝。
嬴政对于神迹当中的那句“彻底与外界断了联系”表示不屑:“朕觉得这后唐人心已散,恐怕不少人都只顾自己逃命。”
虽然神迹当中并没有详细的讲述过五代十国的背景和故事,但仅从名字也能判断,这样一个时期,国家的交替会是如何的频繁。
除此之外,李从珂本身就是非正常非常规继位,最开始,他同样也是一支军队的将领,这岂不是从另一方面暗示了天下人?
再加上镇守一方的石敬瑭,那更是活生生的例子。
那些经历了唐朝转折后依旧手握大权的将领们,难道没有半点想法吗?
尤其是在这等困境之下,他们怎么可能按捺得住自己的野心?
不意图从后唐的尸体上为自己多摄取一些利益呢。
【在与后唐军交战大胜后,耶律德光与石敬瑭正式会面,论父子之谊。】
【同时,石敬瑭还亲切地问候耶律德光:“为何您远道而来,昼夜奔袭,士兵疲惫,却依旧能战胜敌军?”】
【耶律德光便回答道:“始我谓唐必断雁门诸路,伏兵险要,不可得进,使人侦视皆无之,是以长驱而深入。我气方锐,乘此击之,是以胜之。”】
【原本我们以为后唐军队会把控住雁门关的各条道路,让我们的前进极为艰难,然而他并没有进行任何防御部署,而我契丹虽远道而来,但一路士气强盛,路上也没有遭遇任何伏击,自然可以趁势击败敌方。】
【随后双方共同出兵,合围了张敬达的部众,这一围便是八十余天。】
【直到十月,眼看着后唐军彻底无力反击,不可能再对他们造成多少威胁后,耶律德光开始考虑日后利益的瓜分问题。】
【他转而对石敬瑭说:“我三千里赴义,事须必成。观尔体貌恢廓,识量深远,真国主也。天命有属,时不可失。欲徇蕃汉群议,册尔为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