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这居然还能成为传统!
【据记载,刘恒他和自己的母亲薄姬之间也有这一些小故事。】
【刘恒尚且在偏远的代地当代王时,薄姬曾得了顽疾,持续了足足三年之久。】
【刘恒亲自为母亲煎汤熬药,日夜守护在薄姬床前,每次给薄姬的药他总是先自己尝一尝,看看烫不烫,苦不苦,再给薄姬,而这也被编成了二十四孝之一,文帝以孝道闻名天下。】
——
明朝,洪武年前间。
朱元璋对于孝道则是非常的赞许,极其赞同文帝的孝道。
皇帝以身作则,为天下小道做了表率,为天下人立了榜样。
百善孝为先,虽然经过南北两晋,其地位不断往上提了好几层,即便后来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依旧与忠君共同成为当时社会无比提倡和崇高的存在。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到不觉的自己有什么值得歌颂的,孝顺母亲而已。
他与母亲薄姬之间确实感情很好,毕竟他身处在代地,与其他人并没有多少的利益纠葛和冲突,自然有着足够的时间照顾薄姬,亲尝汤药十分常见。
而且关于孝顺母亲,难道天下普通百姓不孝顺吗?
当然不是。
只不过,因为身份问题,他们的孝道大多在当地口耳相传,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记得。
而他只不过是因为称帝之后身份的剧烈变化,过往的事情被人挖了出来,重点关注了一番罢了。
他看重的点在于神迹后面所说的二十四孝。
孝顺这件事情本来是被人所推崇的,但从未有人总结过什么二十四孝。
但后世之所以会出现,必然表明了后世对于孝道的推崇极为鼎盛。
他并不反对推崇孝道,他好奇的是在后世究竟是在何种情况之下选择推崇孝道?
毕竟社会的精神风尚往往只能容纳一种,倘若当时天下的所需要的风尚并不是孝道,可偏偏被人推只推崇孝道,那么整个国家将会迎来灭顶之灾!
因此,孝道如此被重视和推崇,其背后的原因是相当重要的。
——
东汉,建武十七年。
刘秀则有些不认同。
“孝道虽好,但日后大汉过分推崇孝道,导致厚葬薄葬也与孝顺有了很大关系,可世界上终究还是普通百姓居多,皇宫贵族的厚葬风气下降到普通百姓身上,是一种灾难。”
百姓们可没有厚葬的能力,因此只能倾家荡产的给过逝之人买来大量的陪葬物品,随后把那些东西全部埋入土里。
活着的人要遭受更加的困难生活,这样灾难性的结果,对于民生的打击无疑是极为严重的。
因此,当年他登基后,专门特地下诏:“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僭,贫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仪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今布告天下,令知人只薄葬送终之义。”
可他下照之后的效果不能说没有,却也并没有达到令行禁止的彻底转变风气的程度,只能说有一部分心思灵敏之人有了更多的选择罢了。
当然这也在他的预料当中。
【还有一件事情,便是汉家刘氏天子的传统。】
——
汉朝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