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这是不是不幸中的万幸?
【淮阳这个地方爆发过诸多赫赫有名的战役,而唐朝时期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此次张巡率领不足万余唐军死守淮阳。】
【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之下,面临强敌,临敌应变,屡屡制胜,在睢阳苦守了十个月,有力地牵制了燕军】
【若算上在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则共与燕军共对抗了二十一个月。】
【史书载,张巡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
【战至最后一刻,血,至最后一滴。】
【张巡与他的其余大将三十六人,无一愿降,最终被杀害。】
【临刑前,张巡等人皆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慷慨赴难。】
【淮阳沦陷前一月,唐军收复长安,淮阳陷落后十天,唐军收复洛阳。】
【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保住了唐朝的税赋重镇;此外牵制了大量叛军,又为唐军组织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
——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泪如泉涌:“此乃我大唐英雄!”
殿下,诸多大臣们也纷纷神情难以自制,当时的淮阳对大唐来讲,那可是阻挡南下的一道极为重要的防线,一旦失守,大唐的财政支持将彻底崩溃。
大唐将彻底失去抵抗能力。
近万余人外没有援兵,内没有粮草,战至最后一人,不曾投降。
同样作为一名将领,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难度,十月之久啊,这又是一个奇迹啊!
【第三年立春,改为乾元,同时唐军包围了安庆绪然而由于李淳诸君不设统帅的方式,导致战事久久不能结束。】
【乾元二年,李淳再度走上了自己父亲的老路,听信谗言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将其召回长安。】
【叛军首领安庆绪则没有那么好运了,被自己父亲的旧部史思明埋伏,随后大全落榜,身家性命都没能保住。】
【史思明继续把控叛军,坚持反叛唐朝。】
【他的叛乱一直持续到了李淳的太子李豫登基之后,方才结束。】
【就在宝应元年四月,李隆基和李淳先后驾崩,太子李豫登基。】
【史思明叛军内部也同样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学习大唐优良传统,发动政变,宝应二年春,史朝义自杀,叛军群龙无首,残部投降。】
【历时七年两个月的安史之乱,在各方势力内部都陷入混乱的情况下,终于结束了。】
——
唐朝,贞观三年。
所有人的心都随着神迹的每个字渐渐放了下来,但轻松一瞬间后,又是无比的惆怅。
一场叛乱居然持续了七年之久!
这七年可不止是是他们这些势力互相斗争,一直都在受苦的是天下的百姓!
长久追随李世民的他们自然也是有着亲民理念,乱世之中,自然为百姓们痛心不已。
再看看大唐的未来,这李淳和李隆基当真是父子一脉相承。
甚至,这种风格还传给了自己的重要下属安禄山,乃至他的属下。
整个唐朝居然都是这样的情景,如此的相似,却也足以证明那个时代,人人都不想居于人下。
——
汉朝,元狩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