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对于李隆基的脑回路极其不解。
为什么每到这种关键时刻,此人就像是犯病了一样,神志不清,胡乱作为。
虽然同样的皇帝,他清楚李隆基并不是看不出来,安禄山撤退可能是阴谋,他只是想借此机会看看老将军是否还听话。
可你也不看看,现在都什么时候了!
这是适合测试的时机吗?
一个不慎,就有满盘皆输的可能啊!
就算是因为之前贪图享乐而眼光有所下降,看不清局势,可这种关乎国家和自身性命的大事,为什么不能再慎重一些?
之前对皇子们那般小心提防,却对大臣们不管不问,没有丝毫警惕之心,当初放权的时候,明明还想着将权力握在手中,结果后来怎么就糊涂了呢?
居然还出现安禄山三地节度使的操作。
这也就算了,忠臣纷纷怀疑坑害,奸诈小人倒是听信,看重,让他们权倾朝野。
就是这样的人开创了开元盛世吗?
这个皇帝怕不是在某一天被人偷偷换掉了吧?
【哥舒翰被逼无奈,他可不想走上封常青等人的老路,再不出兵,他就要被李隆基问斩了!】
【于是,哥舒翰令军出关,小心谨慎的前行,然而果不出所料,唐军惨遭埋伏,数万人,战死沙场,逃回潼关的不足万余人。】
【初九,安禄山等人彻底攻占潼关,哥舒翰等人拼死反击,撤退至关西,意图继续抵抗,他派人去张贴榜文招揽士兵,想要重整旗鼓,夺回潼关,守住大唐残余的辉煌。】
【然而,他的梦想最终却是被破灭了,他的几位手下投降了安禄山,回到他身边也不过是为了将他们这群最后的将领一网打尽。】
【最终,哥舒翰等人被俘,潼关彻底失守。】
——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恍惚间感觉自己不是在看唐朝的未来,而是在看当初的宋太祖。
一样的听信谗言,一样的任用小人,一样的骄傲自大、胡乱指挥。
种种问题之前从未爆发,可一旦出现,却是直接将大唐彻底从盛世推向了衰败。
长孙无忌同样不解,地方节度使先是掌握了军队,又掌握了财政,随后还可以进行粮草调动,甚至你还给了他地方募兵的权利?
最后还让安禄山一人兼任三个节度使?
他真想问问李隆基,哪怕是你打算全力扶持太子登上皇位,也不会给他如此多的权力吧。
安禄山又究竟是伱的什么人?
到底姓安的是太子还是姓李的是太子,竟然得到你这样的爱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