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关灯
护眼
第93章 仿范公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朱标能不担心吗,扬州离京城这么近,万一出现什么意外,谁也担待不起。

如果这个提议不是杨宪提的,朱标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答应的。

“杨卿这是要效仿宋范公的以工代赈之法吗?”朱标开口道。

宋仁宗在位时,范仲淹当时在杭州做最高行政长官。

恰逢那年,江浙地区因天灾饥荒,百姓饿死者、流民无数。

范仲淹采取的措施之中,其中有一条关键举措便是大兴土木,以工代赈。

范仲淹劝说寺院趁劳动力成本低,兴修寺院,自己也大修各种官府衙门建筑,为流民提供工作岗位。

按照史文记载,

“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

以工代赈之法,按现代人来看自然是哪哪都好。

可这在古代却并不好实施。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各朝各代,几乎没人用这一政策的原因。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

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种地。

灾荒之年,大旱一场,土地皲裂,种啥啥不活。

本身就是没有足够的粮食,让百姓们做工并不能产生更多粮食,所以还是要大量拨下救灾粮。

相比于单纯让百姓们苟活,一些米汤,甚至麸糠就够了。

而以工代赈,既然要让这些灾民们干活,起码得让他们吃饱有力气。

因此以工代赈,朝廷这边反而要投入更多的救灾粮。

这与朝廷赈灾的根本目的,相背离。

对于朝廷来说,只需要不产生大量流民,引起地方暴乱就行。

这时就有人会问了,以工代赈,劳动力多低廉啊。

范仲淹就是这么想的,可是你看看他的那些“工”,全都是像修葺寺庙和衙门建筑一类事情。

没办法产生很大的收益。

还是那句话,农业社会,并没有那么多的“工”,或者说有价值的工种可以提供。

范仲淹的行为,毫无意外引来了监察官员的弹劾。

弹劾奏章里讲,范仲淹不想着如何救灾,反而大兴土木工程,损耗民力。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朱标才对杨宪的做法表示担忧。

只是他的担忧对于杨宪来说完全是多余的,因为扬州大开发本身就需要大量的人,趁着这个时候劳动力低廉,不仅可以省下一大笔钱,同时还能顺带把功绩点给赚了。

“扬州这边真的需要这么人吗?”朱标开口问道。

杨宪笑道:“我还怕人不够呢。”

各个小区建筑工地需要人,各个工厂需要人,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修路。

那条计划中的京扬公路,也差不多是时候可以动工了。

杨宪一边说,朱标在一旁听着,越听越震惊。

“太子殿下放心就是了,到时候如果真的实在容纳不了,还能把这些百姓送往各地的羊毛加工厂,提早为今年的冬天做准备。”杨宪开口道。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疯了吧,相亲对象绑我去领证 鬼君的神秘帝妃 从莽荒纪开始的诸天之路 从导演开始的娱乐大亨 开局盘点明太宗,老朱都懵逼了!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斗罗里的武者玉小刚 一世之尊之辉煌纪元 [综漫同人]横滨歌姬今天也在努力除咒 学霸的医药黑科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