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楼上站着的两人,神态表情一致,俯瞰整个长安城,颇有君临天下之姿。
汉武帝这样便罢,为何卫宁也是如此?
卫宁没注意到城池下行走的高官,自顾自的在思考,他试探着道:“地方刺史上书的倒是没问题,应当要免除受灾地的赋税。”
汉武帝反问道:“怎么批复?”
额。
卫宁摇摇头,他毕竟也没接触过这些,只能简单的说可行与否,让他回复地方官,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卫宁老实摇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批复。”
汉武帝道:“即命镯其税,着宗正大农府核江南旱灾之地百姓人口,免除夏税,以安民心,以显天德。”
他回复的很快,几乎信手拈来,长久处理政事奏疏,这对皇帝来说不是难事。
卫宁认真的想了想,他暗暗点头。
这种批复让自己来,他写不出来。
别看就简单几个字,但卫宁却忘了朝廷九卿的作用,得先核实情况,不能地方刺史说什么天子就信什么。
那就要合理的让九卿去对接此事,核查清楚哪些地方村落受灾,对应着免除夏税。
见卫宁在思考,汉武帝道:“你要知道,我们是在中府坐镇,要时刻防范臣僚对伱的欺骗,这是你做所有事的前提。”
大汉的贪官污吏有没有?
肯定有!在这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越是偏离中枢,不公不正之事就越多,百姓能伸冤的门路就越少。
若地方官的权力不加以约束,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
“你也不能爱心泛滥,听到哪里受灾,一股脑全部免税,那朝廷吃什么?收什么税?”
“权力也不能集中下发,要都交给地方官了,他们就能指定哪里能免税哪里不能,那地方百姓畏惧的是谁?感恩的是谁?”
“地方官和豪绅们要沆瀣一气,百姓能吃到朝廷的惠利吗?”
“你考虑过吗?”
一个简单的奏疏,却有这么多道理蕴含,卫宁不由更加佩服汉武帝。
他望着汉武帝,发现他好像压根没将这些浅显的东西当一回事。
他仅仅只是在教自己批奏疏的道理,仅此而已罢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卫宁没接触过这些,也不懂得治国批奏疏居然还有这么多门道存在。
他认真的看着汉武帝,道:“陛下,我懂了。”
汉武帝笑着摇头,道:“你不懂。”
“朕在问你,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卫宁愣住了,“还有别的要批复?”
汉武帝反问道:“一场天灾下来,受苦受难的是百姓,会波及到地方豪绅吗?不会。”
“他们会抓住机会侵占百姓的田地。”
“土地兼并的事你以前和朕说过,现在你忘了?就没考虑过天灾会导致的人祸?”
卫宁倒吸凉气:“我,没有!”
“那该如何?”
汉武帝随口道:“再下令御史巡查江南,确保百姓相对公平,将这场旱灾对百姓的伤害降到最低。”
古代的一场天灾,在史书上不过只是简单的两个字,但此时卫宁却从汉武帝身上学到了不属于史书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