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韶关之战
反正刘明佑所部兵力有限,即使放到正面战场上也影响不到大局。
既然如此的话,朱靖垵自然也不介意派遣刘明佑去赌一把。
万一赌赢了呢?
那明军就能以最微小的代价,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传令兵闻言,抱拳领命而去。
一路快马急奔,前去向刘明佑所部传令去了。
而明军主力则是继续向着韶州府方向而去。
庞大的队伍顺着水路行军,如同一条赤色的长河,蜿蜒曲折。
现在明军所接到的战报是,清军已经抵达了韶州府,并抢占了韶关。
若明军不想两广腹地全部暴露在清军兵锋之下,必须得夺回韶关才行。
韶关,大概率就将是明清双方此战的主战场!
……
大明崇祯一百四十九年,满清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十三。
长时间的行军之后,明军前锋终于抵达韶州府曲江县一带。
朱靖垵迅速下达命令,传令明军于曲江扎营,并派出哨骑侦查清军的兵力布置情况。
而与此同时,韶关内的福隆安也是接到了明贼主力抵达韶关城外的消息。
其也是当即下令,大军出关迎敌,准备一举破敌。
虽然他如果选择带兵龟缩于韶关城内,凭借其手头的兵力,以及韶关的坚城地利。
明军绝对占不到便宜!
但是,福隆安却是不能也不会这样做的。
而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如果福隆安龟缩于韶关城内畏战怯战,而不是尽快率军南下克复两广。
那他是没办法和皇上交代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明清双方的军队开始在韶关外进行接触。
……
明军的中军大帐内,最中心的位置上摆着一张沙盘。
沙盘上,粗略的标识着韶关附近的地形,以及明清双方大概的兵力部署情况。
一面面红色,绿色的小旗被分别插在沙盘的各处。
其中,红色代表明军,而绿色代表清军。
一面旗帜大概便代表着三千人的兵力。
朱靖垵指着沙盘上的韶关的位置,开口说道。
“清虏此次竟然不是据守关隘,而是主动出关,于野外同我大明决战。”
“呵呵,这点倒是本督没能想到的!”
一旁的何晋闻言,开口说道。
“大都督有所不知,这福隆安其实也没得选。”
“其奉贼酋弘历之命南下钦差督师,主持四省军务,负责围剿我大明的相关事项。”
“但却是眼睁睁的看着我大明将士,在大都督的英明领导下,纵横两广,攻略州府,歼灭广东清军主力,轻取广州。”
“其若是不能尽快做出些成绩来,给我大明以重创,那贼酋弘历所派出的锁拿他回京问罪的圣旨,怕是就快要到两广了。”
一旁的张进闻言,也是开口附和道。
“哈哈,这贼酋弘历催促福隆安出兵广东,倒是颇有几分昔年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潼关的意味。”
“此战,我军必胜!”
张进想说的其实是崇祯催促孙传庭出潼关与李自成决战,乃至于前明最后一只野战军全军覆没的例子。
但是话到喉咙里,一转就变成了吐槽唐玄宗的。
他差点忘了,眼前这位可是当年崇祯先帝的直系后代,朱三太子一脉的后人。
他要是当着朱靖垵的面吐槽崇祯的刚愎自用瞎指挥,那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再没眼色的人也不会这样做!
朱靖垵呵呵一笑,开口说道。
“清廷方面此战毕竟是集结了数省兵力,逾十万人的,我大明即使再怎么的胜券在握,也是该当以谨慎为先,以免出了什么差错。”
诸将听了朱靖垵的提醒,纷纷抱拳应诺,表示自己明白。
而朱靖垵也是开始着手给诸将布置作战任务。
“清军驻军于韶关之外,于芙蓉山和北江的夹角之间,前后设置了三道营盘,三道营盘过后就是韶关的关城,可谓是防守严密。”
“且清军还分别于北江两岸的芙蓉山和莲山上架了大炮,居高临下的从两侧封锁北江江面。”
“此战,我军若想取胜,首要便是夺取芙蓉山和莲山上的制高点……”
韶关附近的地形大概就是芙蓉山和莲山夹着一条北江,然后北江直通到韶关城下。
若要进攻韶关,则芙蓉山和莲山就是关键。
否则的话,等你的攻城部队要通过芙蓉山和莲山,以及北江之间狭窄的通道时,就会遭到两侧山体上的火力打击。
而这条狭窄的通道,宽不过几百米。
对于攻城一方来说,这条几百米宽的通道,绝对堪称是噩梦。
而从北往南打的话,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北面有一座名为姐妹岭的山岭,同样是易守难攻的制高点。
可与韶关的关城形成夹角之势!
说白了,韶关其实就位于三山(芙蓉山,莲山,姐妹岭)两江(北江浈江)的位置上。
不管是从南往北,还是从北往南,都是绝对的易守难攻。
堪称是岭南锁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