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既然承担了这么多的义务,自然也要享受下作为帝国中心的权利。
当年太祖定都金陵,作为政治经济双重中心,我们救济一下我们北方的穷兄弟,不管多苦多累,只要想到我们同文同种,咬咬牙便都挺过去了。
但靖难之后,却是北人用刀架在南方士族的脖子上,一副不给钱就杀你全家架势,这让这些南方士族如何甘心。
尽管近百年来控制朝局的多是南方士人,但到底也没有谁能够真正改变当前的局势。
感受着此处平静表面下的暗潮汹涌,谢赞和王衍这两个朝臣对视了一眼,都感到局势变化太快,彼此都看到了对方那有些沉重的脸色。
风雨欲来啊!
但李文忠感受着身后那些灼热的视线,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某些势力的眼中,想要借着今天自己的行动抒发他们的观点,并用各种方式将这场金陵和京师官员的冲突传达到陛下的耳中。
但李文忠不在乎,比起这个冬天,如果朝廷不及时处理,饱经战乱的东南各省将会面临何种的人间惨剧而言。
李文忠此刻已然决心抛却世俗虚名。
他还有三五好友,可以将父母妻儿安心托付。
此刻倒也是坦然。
他转身,看着身后这些在大战之前,或是兴奋,或是担忧的金陵城中的官员,朗声说道。
“北方亏空日久,西南大战之后已成白地,朝廷税赋仰赖东南,若是让这些朝中的奸臣继续祸国殃民,搅乱了东南,大明亡国之日不远矣,到时劳累君父,你我便都是历史的罪人!”
李文忠含愤对着面前的金陵臣公说道。
他扫过其中某些听到李文忠话语中的若有所指,表情变得不甚自然的某些京师官僚,目光变得凶狠。
你们这些欺瞒君上的狗官,别以为别人都看不出来你们想要作何打算。
你们在各地胡作非为,给天子抹黑,总有一天是要遭报应的!
他继续说道。
“北方连年征战,府库早空。
正德五年安化王造反。
正德六年河北刘六七起义,谷大用率辽东宣府兵卒战河南,大肆株连,枉死者数以万计。
正德七年赵遂刘慧在河南起兵,朝廷命右都御史彭泽率军镇压。
八年,川蜀廖麻子禹司凤起义,派兵镇压。
九年,满速儿侵略哈密,朝廷再度对西北用兵。同年,蒙古小王子率兵南下进犯宣府大同,先皇命太监张永率京师兵马迎战。
十年,瓦剌入侵,朝廷命紫荆关山海关隘戒备,并不断向北部增兵,双方对峙一年,方才各自罢手。
十一年,小王子再度入寇,张永受命率京军北上迎击,两军相迎老营坡。
十二年,朝廷命彭泽西征肃州,同年小王子再度领鞑靼之兵南下,先皇亲率戎旅,与之战于应州城下。
十四年,宁王造反,席卷南方,朝廷再次集结北方精兵南下——”
次年,武宗不幸在南巡的过程中落水,之后不到一年便一命呜呼。
“十六年,麓川土司反叛,朝廷数十万大军南下,征战一年方才平定。”
说到正德这些年来朝廷大大小小几乎永无止境的战事。
想到这些年黎庶苦难,兵车连年出动征战,百姓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说到动情处,李文忠声泪俱下。
“朝廷连年征战,府库早空,还需要南方向北运粮才能生存。
西南沃野,巴蜀膏腴之地,然而去年麓川叛乱,朝廷平叛大军虽然胜利,但兴兵数十万,征发农夫车马牛羊以百万计,南方各省积累为之一空。”
“而且因为麓川无道,在西南大肆屠戮,导致大量流民东逃进入东南各省,而朝廷平定西南之后,为防止当地土人继续作乱,强行将数百万麓川部族迁徙到帝国四境……虽然有汉地军属不断填充,但距离恢复生产,为朝廷提供钱粮输血还需要数年的时间修生养息。”
“如此,朝廷的收支大头便再一次压在了东南各省身上,然而先是北方的民众,又是西南的流民流入东南各省,东南总有金山银山也早就吃空了,更何况还有鲛人袭扰沿海,土地荒芜,生产停滞,贸易不兴——”
“你们常说东南银钱堆积如山,但那又如何,军旅连年征战,徭役无度,土地荒芜……是可以钱买粮,但若是本就无粮可买呢?纵观史书,两晋门阀怀金抱玉饿死家中的还在少数吗?诸位都是科举出身,朝廷大儒,难道连这样粗浅的道理都不明白吗?”
“还是说尔等包藏祸心!明知实情却漠然视之,准备用万民冤魂和君父英明做尔等上升之阶!”
七千了,继续战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