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小县城里如今的日常,一点小事很快全城传遍,无足为怪。
第二天一大早,邮局的汇款通知单到了,第一篇随笔三千字的三十块。
这个数目是老妈从干爹那里听来的翻倍,周至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而前世这钱到底有多少,周至甚至压根记不得了。
正准备去邮局将钱取出来,干爹的电话来了,要他去县委。
周至摇了摇手里的汇款单:“老爸,百亭去吃猪儿粑,我请。”
“长本事儿了是吧?”老妈说道:“外婆怎么办?”
“一会儿你给她带回来呗,你那个班早几分钟晚几分钟,没关系吧?”周至对外婆正在系围裙的外婆喊道:“外婆,想不想吃猪儿粑啊?我请客。”
“哟!乖孙的请那得吃!”
老妈去厨房翻出锅子:“那走吧,你跟你爸在那儿吃,我打回来和你外婆一起吃。”
猪儿粑店离县委近,来这里吃早餐的人也不少,不少人都认识老爸,还没坐下呢,已经招呼不断,好些还聊起昨天的事儿。
“还是买回家吃吧。”老爸有些无奈:“周至,给钱。”
老妈正将锅子递给老板舀豆浆:“对,给钱。”
周至摸出汇款单弹了弹:“预支。”
老爸只好将钱付了:“自己吃完去县委,要门卫问起就让他给县委秘书打电话,让他下来接,知道吧?”
“知道。”
吃过早饭来到县委,果然被门卫拦住了。
不一会儿,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到楼下:“周至是吧?书记在财政局有个会,说是晚一点到,你先跟我来吧。”
“嗯。”周至乖乖跟着那年轻人往里走:“该怎么称呼你呢?”
“我叫宋玉成,张书记的秘书,你就叫我宋秘书吧,私下里叫宋哥就行。”
“宋哥是毕业没多久分到县委来的吧?”
“是,因为经验不足,还常被书记批评。”
“宋哥谦虚了。”
说话间两人来到华玉良的大办公室,宋玉成给周至泡了一杯茶:“周至,那我们就在外间等一等,大作家,在这里看看书,休息休息,陪我上上班?”
“好,宋哥你不用管我,我自己找书看。”
书柜上摆着上个月才出台的《关于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周至将这两本抽出来,就坐在茶几边读了起来。
宋玉成也在暗中观察周至,见他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坐在哪里阅读两份材料,偶尔端起茶杯抿一口,立刻就进入非常认真的状态,就感觉这小子能写出那样的文章来,也的确是有原因的。
两份材料并不长,周至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却没有站起来,而是重新拿起刚刚读过的那份,再次读了起来。
嗯?这是哪门子读书之道?宋玉成未免觉得有些奇怪。
这一次读得就慢了很多,然后,又一次循环。
最后完全停在了那份《关于调整粮食购销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上头。
“周至,我们聊聊?”
周至放下材料:“不耽误宋哥吧?”
“书记还没回来,我手里的活也干完了,不耽误。”
“那宋哥想聊啥?”
“这次拿了个头题,啥想法?”
“呃……什么叫头题?”
“这期《巴蜀文学》第一篇文章啊,这就叫头题。啊就相当于报纸的头版头条,这很不容易的。”
“我说稿费咋和干爹说的不一样,现在明白了……”
“你干爹是吴局长吧?”
“嗯,不过他恐怕更喜欢别人叫他吴馆长。干爹说《巴蜀文学》的稿费,一般就是千字五元,结果这次收到的是千字十元。”
“那应该就是这样了,怎么样,说说现在的心情和想法?还有怎么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
“宋哥你这太抬举我了,收到稿费的心情就是高兴,想法就是请家里人吃了顿猪儿粑,至于说如何继续这条道路,宋哥,走不下去了。”
“为什么?”宋玉成大惊。
“宋哥,写作需要素材,积累,见识。而我的素材,积累,见识,在那两篇文章里,已经用完了。”
“这跟肚子里边的底子有关系。底子用完了,也就写不下去了。”
“那你可以继续积累底子啊?”
“可我现在马上高一下期了,接下来就要考大学。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坚持积累,时间不够啊。”
“也是……”宋玉成心有戚戚:“不瞒你,我在学校里边的时候,也爱写写东西什么的,但是毕业之后吧,天天对着材料,就感觉笔杆子越来越不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