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赵子龙 郭奉孝
“将军,威武、广武二卫已下广宁,夺居庸。二卫司马正行清丈田亩之事,周校尉请求运送钱粮、工匠、官吏,修建营房校场,打造器械,以待来春之用。”
听过传信兵的禀告,王言看向一旁的亲卫,问道:“元化处未有动静?”
那亲卫回道:“一如既往,两军相持。”
王言点了点头,他对公孙瓒的心思还是有几分把握的。倒也谈不上高看、小看,只是公孙瓒的选择不同罢了。毕竟公孙瓒本就与刘虞争夺兵权,洛阳还有变,就是能灭了他王某人,公孙瓒也不会随意用兵,损害自己的力量。
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什么先见。有点儿脑子的也可以看出来,汉室气运已尽,先何进、后董卓揽大权,甚至有言董卓夜宿皇宫,秽乱宫闱,皇权衰微至此,如何看不明白。
洛阳斗争激烈,不是大臣们要保皇,而是董卓大军在握,兵持洛阳,即便董卓显示出了亲近之意,启用党人之类的,但他们仍旧活的战战兢兢,睡不着。这时候凡是有几分野心的,都会知道该怎么做。
不过为了给公孙瓒来点儿强度,省的脑子一抽抽真的翻山越岭过来偷袭徒河,大将军道:“调玄甲营进兵临渝,每日军前演武,给吾儿公孙好好看看。”
玄甲营,是王言取了李二的玄甲铁骑之名,乃重骑兵部队。训练了将近两年,不过只有八百人而已。人马俱披玄甲,覆以鬼面,只露着眼睛,兵器自然都是马朔,这玩意儿成本太高,要求也太高,到现在也就这么点儿人。
调玄甲营过去的目的很简单,都练了两年,总得出去亮亮相。另外一方面就是威吓公孙瓒,真吃了熊心豹子胆敢翻山偷袭,那就把公孙瓒后路给断了,家也给抄了,将其困死山中。
他一路观察着,也与路上遇到的商队,士子,黔首等闲聊着,仔细的了解着辽东的实际情况,看看现今排在董卓之后的第二大反贼,有何治世之能。
这边的两万兵马撤走,刘虞又征召了五千人过来与黄忠相持,黄忠当然是不会搭理的,仍旧自顾训练军士,配合着民官的行动。大将军早已有言,有多少人就要有多少地。现在地够用,不够用了,不用大将军发话,他自己就能决定出兵,事后报备就可以,左右差个三四天的往来通信时间。
王言挑了挑眉,赵云原是讨董之后,投了公孙瓒。毫无疑问,赵云是正经的猛将。跟许褚单挑不分胜负,还能领军战一方,很有水平。对于赵云来投,王言倒也没有惊讶,只不过相对来说,现在早了两年。
所以现阶段,像赵云这样自觉武勇,主动来投的人,是必定能见到王大将军的,不能阻断了有能力之人的上升通道……
打顺风仗肯定没问题,一旦久持相拒,那么诸侯联军必然散伙……
“子龙无需多礼,坐下说话。”
王言点了点头,又问道:“缘何来投?”
“是,大将军。”赵云拱手应声。
恨恨的看着远处的军营,公孙瓒大手一挥:“传吾号令,拔营南下。”
不过他也正是想要南下,去那边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肯定得脱离公孙瓒,更得离王言远一些,要不然根本没他的机会。
“可曾婚配?”
而今流民不断相投,其粮海量,亦是徒劳,实为自取灭亡之道。与民为善,非是如此所为,吾料他必难久持。今吾领军南下,要他与刘虞相争,互相损耗。待吾讨董归来,必一战而定辽东,王贼今之所有,他日皆乃吾之基业。吾定将王贼剥皮萱草,挫骨扬灰。”
运动再是涌动热血,冻的手脚麻木刀都攥不住,也是白费。
感谢(你有老伴没有)大哥打赏100币继续支持。
他定了定神,牵着驴子走了过去。
“正是。”军卒问道,“汝乃流民?士子?名士?”
“去吧。”王言摆了摆手。
心疼过了王大将军,百将摇了摇头,用着纸笔在一张纸上低头写字,末了又用上了自己的百将印,将纸撕下来递给郭嘉。
十八路诸侯讨董,进行的轰轰烈烈,广传天下,这也更加的让人看出了割据分裂的苗头。
一件人尽皆知的事儿,袁绍是庶出的长子,袁术是嫡出的次子,这俩人都不对付,现在还以四世三公高门显贵,门生故吏遍天下为由,推举袁绍当盟主,袁术能高兴就怪了。
所以王言去信劝一劝,要是投降了,那么皆大欢喜。他直接入主幽州,开始大建设,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着流民自己来投,或是一点点的往前发展。
他发现,愈往北走,民生愈好,百姓的精神面貌愈好,身体也愈好,更加的有生气。他更发现,不论是馆驿,还是黔首,亦或警尉、军卒,甚至是小孩子,但凡提起大将军,那就是极度的崇拜。
赵云说的挺清楚,感觉天下大乱,又早就知道他的名声,现在又听说他已经兴兵南下,所以便来投靠。
一门出来的两兄弟都不和,十八路诸侯凑一桌,都是带着一两万的兵马,谁能服谁,各种阴私算计定然少不了。
“子龙是何年岁?”
亲卫领命而走,传信兵也懂事儿的离开……
“此通关文凭,妥善保管,切勿丢失,否则多生误会,伤人伤己。汝沿大路北上,一路或有盘查,出示文凭即可。沿途有馆驿,凭此登记入住饮食,汝亦只得住馆驿,不得借住百姓家中。待行至徒河馆驿,可寻管事,言汝欲见大将军,安候三五日,便可面见大将军。”
王言不知道刘备跟公孙瓒断言,辽东冬日不用兵,就算知道了也只会呵呵一笑。其实在冬天,才是辽东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时候,毕竟他们有衣、被,虽然仍旧会被冻透,但是比起别人破布衣服靠芦苇安慰的御寒方式来说,那是没有办法比较的,真打起来,基本就是屠杀。
他郑重的向百将行礼,那百将从凳子上站起身,面目严肃,锤了两下胸口。虽然有些奇怪,但是郭嘉也明白,那是他们的军礼。
相比起辽东的安宁,中原却是彻底的乱了起来。
一个穿着有些发白的绿色长衫,踩着打补丁的靴子,腰佩长剑,他的身形瘦弱,面貌清秀。他牵着一只驴子,驴背上驮着行囊,一路小心行走,望北而去。
收到曹操矫诏,各地诸侯云集响应。
刘虞是爱护草草,爱护建筑,爱护百姓,相对来说比较喜欢清谈的人,秉持黄老无为之道。老小子又不是没有见识,汉室已经没救了。毕竟当皇帝沦为玩物,被人拿捏,手里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兵权,如何掌控朝堂,节制地方?刘虞一定是有认识的。
“汝既父母早亡,未曾娶妻,吾当为汝婚配良妻。听汝之言,汝之乡里深明大义,天下将乱,彼时必强征军卒,加征税赋。吾治下广兴民兵,农闲训练军阵,遇来敌可结阵自保即可,不强征入伍,且吾治下之民,未有许多税项,耕地十税一,经商另有细则。来春汝可回乡,迁乡里之民至临渝安家。
事实上这一次进兵,除了占据位置以为日后前出,基本没什么收获。
最简单的道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此多的人,带着自己的兵马,如何会服他人。纵然推出了袁绍做盟主,又能如何。
不过他还是恭敬的拱手行礼:“常山赵子龙拜见大将军。”
当然就算入主幽州,也是如同现在这般发展。不过他没有实际占领,不用一同待遇对待。这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他的资源支撑不住。若非如此,去岁秋收之后幽州就易主了……
没有恶意,尽是探究。
而随着洛阳的变故,传递开来,就连黔首都听知道了朝廷乱了的消息。一些有识、有志之士,也开始了一些动作。
“未曾,乃大将军要求军官必识字,军中执事教导我等。吾乃百将,已学四年,今能读书矣。”
民生为要,战争是维护、扩张民生的手段,这是辽东所有官吏、军官都明白的共识。
正在天下人关注着讨董战事的时候,已是冰消雪融,春回大地,万物竞发。
初平元年(190年),刺杀董卓未遂的曹操,一路逃往陈留起兵,过程中当然还有杀吕伯奢一家之事,更有陈宫半路捉放曹之事,不过这都是点缀,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曹操回到老家,矫诏讨董,广发天下,散家财,募乡勇,浩浩荡荡往洛阳杀去。
正如先前的黄忠一般,不管孩子能不能治好,王言这么大一个反贼,能够见他这个不知名的人,还给孩子治病,这就是老大的恩情。
其人长相英俊,文质彬彬,却又身高马大颇为孔武,且面显稚嫩,年岁不很大,腰间配着一把汉剑,穿着白色麻布衣衫,裹着熊皮袍,看起来又穷又富,又文弱又英武。
在公孙瓒看不到的身后,刘备连连摇头,他都要被公孙瓒逗笑了。现在公孙瓒不过两万兵马,据他所知,对面的玄甲营甚至都不必出动,黄忠率领宣武卫就能把好师兄打的满头包,运气不好可能一战就死了。怎么有勇气,说出要将王言剥皮萱草、挫骨扬灰的话?
公孙瓒肯定干不过王言,这是刘备早有的认识,这一次公孙瓒离幽讨董打上一两年,搞不好回来的时候幽州都姓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