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屏到试验台,用立体结构光谱,密集度高点,这样显象好。”
收到了教授的命令后,人群所包围的试验台中央亮起了绿色光点,随后这些光点就像是有实体一般聚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个文字和图案。
来自北邮的张堂忠教授指着这个腿形零件的镂空处说道:“这个由天工主导设计,实验人员进行微整的零件是一种大型探测器的支撑零件,钛合金的材料和弯曲的、纵横交错的加固结构被设计用来抵御巨大的偏心力。而这些镂空处,则是能够让材料能够完美在抵御偏心力的同时,进一步减轻结构重量的特殊设计。
为了将两者的比例做到最优,我们做了一共九十三次实验,其中有十五次是现实实验室进行的实验,剩下的则是全部在灵境生态的实验室里完成的。
根据最后检测验收,我们节省了百分之四十九的资源消耗,获得了超过规划局预期百分之六点九三的性能水平,而这一系列的零件,如今已经有部分被列装到了菌方,听说有设备已经被安排去了灾区,进行人员搜救,希望这台设备能够完美完成它的任务吧。”
从北邮“出走”,跑到九州科技搞机器人云端实时交互的张堂忠一脸感慨道。
自己能够在搞机器人云端实时交互的同时,来零件设计这个庞杂部门实现下曾经小时候的理想,真的让他有种“老怀欣慰”的感觉。
面对一众学生那好奇探究的目光,他倒是没有搞什么神神秘秘,而是直言说道:“以后你们在参与实验项目,甚至是主持整个实验项目的时候,可以和天工密切配合,但同时也要多关注每个环节,对于每一项成果,都要做出足够的测验,每一个小数字的变动,在科研当中都是比太阳还要巨大的契机。
我们人类作为设计师,制定了部件的目标和参数,同时也要做好验收官,不要盲目相信人工智能。
某些规格极为苛刻的零部件除了会被用在设备上,有时候可能还会被用在处理不同材料的不同设备里,需求多变,我们的检验也要多变。
这些技术的成果可以去救灾,也可以去参与战争,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我们是想让它们更快的帮助我们去往月球,去往火星,甚至是去往更遥远的银河。
所以,大家要多看多学,争取早日度过实习期,进入正式研发团队。”
张堂忠这一番话说的不少年轻研究员心潮澎湃,眼神雀跃。
但他紧随其后的一句话,又让不少人的神情为之一愣。
“对于试验台上摆的这几个零件,你们可以任选一个,也可以多选一个,每人写一篇三万字以上的论文交给我。
天工只会帮你们查找外面找不到的一部分合规文件,其中有的实验参数需要你们自行寻找。
这个月二十号凌晨一点整之前交给我,成绩结果会算在你们的实习期考核当中,加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