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拉特总共能动员的兵力就几万老兵,在刘承宗手里折了一半,连过去的盟主国师汗都被扣下,因此一到秋季就遭受哈萨克部致命一击,恰好巴图尔珲台吉还打算向秋明进攻,直接被哈萨克偷了家。
如果不是刘承祖本部人马驻扎在伊犁河谷,弄不好卫拉特就被一波灭了。
经此一役,巴图尔珲台吉认识到进攻三千里外的秋明无疑是痴人说梦,只能在冬季组织三千骑兵进攻北部盐湖。
刘承祖跟周日强仔细分析了卫拉特四部当前的处境,说是举目皆敌也不夸张,因此极力劝阻巴图尔珲台吉在枪炮运抵伊犁河谷之前开战,但劝不住。
巴图尔则认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跟人开战,就算付出的代价比避战更大,也必须见人就打,哪怕输了,只要让入侵的敌人尝到代价,就能止住其入侵的步伐。
否则人心散了,部众离散,那比死人还难受。
到时候东边的归刘承宗、西边的归哈萨克、北边的归俄国、南边的归叶尔羌,世界上就不存在卫拉特这个东西了。
刘承祖想想也是,毕竟是连统一文字、言语都做不到的卫拉特,本身稳定性就很差,也就没多劝,只是让戴道子率六百人随军,沿河北上,绘制水网地形图。
后来卫拉特也确实付出了代价。
在这场崇祯七年末尾发生在亚梅什湖的战役,三千准噶尔士兵围攻据点,双方付出共上百人的伤亡后,准噶尔骑兵掠夺了据点外的村庄,而后撤离盐湖。
两边都打得很英勇,但身在兰州刘承宗翻看战报,五官都快挤到一块去了,简直没眼看。
这不是英勇不英勇的问题,据刘承祖所说,罗刹人在湖边有一座木垒要塞,里面常年生活着一百多名罗刹兵,又在开战之初于附近的村庄紧急征召了上千个部落原住民。
尽管巴图尔珲台吉的马队四出,在野外截杀、收降了三百多人,依然有六百多人进驻木堡,使得罗刹人在盐湖木堡的守卫力量非常充足。
罗刹人的木堡很特别,刘承祖也不好说是故意的还是修得烂,反正那些木墙中间有不少缝隙,能把火枪从缝隙塞进去,所以打起来到处都是火力点,给攻坚带来很大困难。
巴图尔珲台吉指挥士兵冲击了四次,四次都被打退……哪有正经人强冲堡垒的,那堡子确实缝隙很大,罗刹士兵用旧制的大口径火枪都能塞进去,但指望准噶尔士兵在冰天雪地里把箭矢射进缝隙就很难了。
严格意义上,堡子里的俄国士兵使用的装备非常烂。
他们的大口径火枪基本上都是欧洲战争的淘汰品,也就是波兰等地仿制的一百年前统治战场的西班牙重型火枪。
这个火枪很厉害没错,但已经落伍了,因为那个时代没有颗粒火药,使用的是粉末火药,口径傻大、火枪傻沉。
在这一百年里,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就是火药颗粒化,使火枪口径得以减小,因此淘汰了大量的大口径重火枪,这批火枪很大部分上不是淘汰给殖民地,就是卖给俄国等制作技术不行的国家了。
这个时间,欧洲如西班牙等国,使用的主力火枪都是口径二十毫米上下的轻火枪了。
明朝没经历这个过程,因为很早就有火药颗粒化的技术了,戚继光进行推广,所以决定威力的只有口径,先接触到小口径火枪,后接触到西班牙大口径火枪,并加以仿制之后,用的就是颗粒火药。
但即使是落伍的火绳枪,也是火绳枪,在堡垒里再沉都不是问题。
森林、冰原、火枪、堡垒,这四个东西加一块几乎等于无敌。
交锋数次,刘承祖估计,他们给木垒里的敌人造成损失最多也就三十多人,而他们在外面却死伤六十余人,最后只能无奈撤军。
撤军是因为死伤太大,不是被打死打伤的六十多人,而是因为外面天寒地冻,被冻死冻伤的士兵已多达上百,再拖下去,他们没准会因为天气死伤殆尽。
刘承祖写这封信回来,一方面是把戴道子沿途探查到的水网地形图送过来,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刘承宗为他赶制一些火器,开春了送过去,他要带兵把那个堡子轻而易举地攻下来,在巴图尔面前装个大的,并凭此占领卫拉特的食盐命脉。
至于说他凭什么敢夸下这样的海口,就凭他让刘承宗赶制的火器:飞礞炮。
曲射弹道、二次点火、轻便快捷、爆炸杀伤、哑火率高达二分之一的飞礞炮。
刘狮子寻思大哥你费这劲儿呢,咱在大明攻城,还得顾忌着城内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外边可不用操着心。
百步见方的小木堡子,还没盖儿,比刘国能乱飞的扩散范围还小,一具火箭也许打不准,但十具火箭一定能给守军造成杀伤,一百具蹿蹿放过去,无人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但刘狮子也不信炸完他们还能组织兵力守堡子。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制造简单还便宜,飞礞炮还得捶打,蹿蹿只要有火药,师成我的兵工厂十天半个月就能搓出来好几百具,纸壳子的都好使。
当然纸也好、火药也好,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其实都不便宜。
兄长从那么老远的地方写信回来要装备,刘狮子自然不能吝啬,当天就给兵工厂传信,问了兵工厂火箭还有多少存货,同时摊派了一百具飞礞炮的任务,直接让他把三百具火箭装车,让曹耀从甘肃挑捡二百旗军送往乌鲁木齐。
三百具火箭当天就从新城起运,毕竟数量太少,这玩意一具才十斤重,承运的户部连牛车都不舍得调,从青海湖的大汗斡耳朵找了七十多头骡子就拉走了。
刘承宗能有啥坏心思,就是想争取开春之前送过去,趁着湖边木堡子里的罗刹兵杀退敌军精神松懈,让大哥再杀个回马枪,鸠占鹊巢。
别的不说,炸到他们以后修堡子都加上盖儿!
中午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