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万魔伐城自此始
滴答——滴答——
血光蔓延,暗红蛇矛缓缓探出,肉墙察觉天敌降临,疯狂刺激孕妇们生下一个个魔婴。
但这些魔婴没有来得及进食,便被肉墙全数吞噬同化。
呵……
血光中的倩影发出一声轻笑。
仅这一声轻笑,血雾迅速在温室蔓延。
肉墙发出凄厉叫声,粉色的肉不断毁灭,肉墙迅速向后撤退。
唯独吞噬魔婴的那一团血肉在地上疯狂蠕动,变成一尊身披黑甲的怪人。
与此同时,生君、月圣的化身完成降临。
如今到了最后一年,二圣压制不住。劫运彻底爆发,化七重伐城劫难。
他所忧虑的,并不是南洲这些人。而是东莱是否有人知晓“圣心”的妙处。
“他们在等我们修成‘圣心’,”少女飞快道,“那些魔君不敢如此。几位大魔君或许知晓一些,但真正主导此事的,必然是‘蒲河魔帝’。”
七次伐城,便是他的机会。
三十年经营,怎么可能只有简单的几个温室?
虽然伏衡华信任东莱劫仙们的道德水平,但万一有人迸发魔性,突然走歪了路。自己二人可就倒霉了。
少女目光一闪,当即醒悟过来,垂眉轻语:“魔道已经察觉你我的虚实?”
数十年过去,他们只完成心脏的初步蜕变。
肉山,与伏衡华的生君一样,都是生命大道的体现。
生君垂枝一扫,将“息肉”封印:“我也想不到,元山大魔君天资如此之高。”
最终,“肉墙”主动切割感染部位,并将残留血肉尽数挤入这间温室。
“息肉”的本质是什么,没人比伏衡华更清楚了。
伏衡华的生君,并不在悟空、菩提、黄婆三灵神之列。
魔帝解释时,言语中不断发出感叹。
七劫度过,胜败即分。
伏衡华摇头:“区区一个魔帝的谋划,算得了什么?”
肉墙颤抖、蠕动,没有任何回应。
“凶月三尊可不比善月三尊。如果冒犯了,没人能救你。”
月圣是身着猩红战甲的武神,一手蛇矛,一手铁盾。虽然东方芸琪认为幽玄少君的“魔装”不算暴露,十分帅气。可到她自己,却不肯如魔女一般穿着暴露的三点铠甲。血月战甲将其全身包裹,看不到半点皮肤,甚至连面孔都看不到。
数不尽的肉眼在“息肉”间睁开。
元山大魔君笑道:“看来我们这一战,已不可避免。”
元山大魔君装模作样发出一声怒吼,然后便开始召唤各路魔君,商量讨伐之事。
海量愿力汇聚神像。只要伏衡华需要,即可用黄婆灵神穿上“生君”的衣服,去外面露个面。等回家后,再把衣袍脱去即可。
生君是一位穿着白袍的俊美青年。他飘在空中,一手结与愿印,一手斜持莲枝,甘露滴落在地,一株株翠绿碧草疯狂生长。
鬼神不灭,借怨戾而化形。这些年曾屡在鬼蜮肆虐。
元山大魔君观“鬼神姿态”,才有了缔造“吞噬肉山”的灵感。
轰隆——
“你们退下吧。留在外面,待会儿将这些妇人带回去。”
“玄元城,本座与你们势不两立。”
借柯小红等人看破魔巢,引来二圣降临。然后大魔君“暴怒”,兴兵反攻倒算,开七度杀伐之劫。
以蛇矛为中心,肉墙不断褪色、崩溃,血月尊背后的红月则越发殷红。
蠕动、扭曲的息肉长出一张妖异面孔。
血月尊:“虚伪。”
但当二人闭关后才发现,入圣蜕变的时间之漫长,远超二人之前计算。
“元山大魔君的本体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绝对不是外界所言,他这些年走火入魔,肉身崩溃成一团肉山。这传言,可能是针对你我的。”
三千里外,一座锦绣河山发出隆隆声响。
血月尊向前跨步,挥舞人面盾架住大戟。
好利落。
“这——这就是凶月三尊中的血月尊吗?”
生君垂莲枝轻抖,三滴甘露落下,众人的断肢处开始重新生长,很快又有新的四肢成型。
两度提炼,等到东方芸琪身上时,已经没有太多因果牵绊。
“可看出‘元山’的本质?”
“陛下看出这两尊神像的本质了?”
凶月三尊乃白月、黑月以及血月。血月又称红月,是东方芸琪斩出的杀戮化身,专司杀伐事。
大劫即将到最后阶段,他二人也不得不来劫运中心踩个点。
……
凶月三尊与善月三尊一样,都是东方芸琪斩出的化身。
即便是伏衡华,也不免有些焦虑了。
“血月尊,吞噬造化的力量,是为‘息肉魔山’所准备的手段吗?”
只是她们的四肢已彻底化去,只是一个个失去四肢的残疾人。
在角落里,一对年轻男女眺望高有百丈的巨型神像。
生君看着已经损毁过半的肉墙,轻声道:“魔君还不现身吗?”
耸千丈的肉山出现在世人面前。
血月尊见状,挥矛刺穿前方肉墙,打通前往下一处温室的道路。
这是东方芸琪亲手打造的广场。每一根柱,每一块砖都是精心炼制的法宝。而伫立在广场东西两端的两尊神像,则是二圣传道之根本。他们数十年积攒的愿力,全数在此。
“等回去东莱,你找个借口闭关。然后去太阴府吧。”
血月尊一声冷哼,挥矛刺毁“肉山人脸”。
声音入耳,慈和圣念映入脑海。恍惚间,他好像看到天宫胜景。
“或许吧。外界传言元山大魔君肉身崩溃,显然是提醒你我,不要急于求成。”
二圣反复斟酌,每日仔细搬运周天,一点点借用“愿力”提纯圣德之气。数十年间,总算有了“圣心”。
此乃元山大魔君培植,魔道三百二十五座魔巢的源头。
“你记得当日,他来寻我们请教魔主之事吧?他提出‘护道玉女’用作救人,我本以为他只是靠着双修法中的玉女玄功,偶得灵机。可如今看,他分明是彻悟那一派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