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保定府徐家,也不是差这些个银子的,亲家做这样的安排,还是相信自家闺女姑爷,这是脸面。
姜三夫人很高兴,自家姑爷被亲家这样信任。
姜六娘一行更是带了许多的保定府土产,都是大伯母,二伯母,同周澜的族人送的。
不得不说,周二叔也送了,周老祖父,祖母也送了,不过看上去可没有族人送的菜干,肉干,更实在。
姜常喜挺有心眼的,周澜的科举也过了,不怕这些俗事饶了读书的心境,人家把周家老祖父送的单子,单独给周澜送过去一份。
让周澜心里有数,可别被周家给哄了去。那样的人,还是要远着一些才好。
姜三夫人看过大嫂的信,看二嫂的信,保定府这点事,心里都有数的。
当然了姜家老夫人,对他们夫妻的微词,姜三夫人心里也有数的。
不过他们夫妻向来不得婆婆青睐,姜三夫人已经习以为常了。只当自己愚钝就好。左右都是不讨喜的。
拉着侄女去客房,高高兴兴的安置起来,却不好安排让六娘两口子继续住在外院了,有六娘在,外院不方便。
刚好园子边上有所小院,住着新婚小夫妻刚好,姜三夫人让六娘夫妻搬去小院子暂住。
至于说六妹夫任职的事情,人家徐家有自己的门路为徐小郎君谋划,这个就不是周澜能插手的了,怕自己好心办坏事。除非人家六妹夫自己开口。
说起来,连襟两人就羡慕付探,探郎的才学摆在那里呢,不用费这份心。
周澜这时候就说了一句经典的,古今通用:“所以还要努力些,考得好,费心少。”
徐小郎君觉得三姐夫说的精辟,可惜那也不是努力就能达到的高度,需要悟性的,他反正已经知足了,这就是他最好的前景了。
同三姐夫说闲话:“听闻翰林,同国子监,都抢着要探郎过去呢。”心酸的一把,也是承认,考得好,烦恼少这话。
谁说不是呢,不过就这么一个听闻,就知道人家六妹夫人脉不浅了,这样的听闻,可不是谁都能有幸恰好知道的。
同徐小郎君一起回来的李郎君,第二日才过来拜访的。
李郎君这次依然没有带着夫人进京。
过来的时候,带了许多的特产,姜常喜都能看出来,变成了进士老爷之后,李郎君的生活水准提高了。
放在以往,李郎君出行,自己的东西都会往简单了带,别说如今这般带着特产远行了。
姜常喜同周澜感叹:“难怪那么多人读书,盼着出人头地,不过短短数日,这差距也太大了。”
周澜:“一朝得中改换门庭,不是没有道理的,可平常人家想要出个读书人太不容易了。”
姜常喜:“可那么多的世家,过得也不算是如意。”
周澜:“可到底底蕴犹在,只要心气不散,一代一代总有等来的时候。谁人不想要家族兴盛。”
感叹一句:“不然为何那么多的官宦人家子弟,依然苦读不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