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廷推
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
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廷推是大周官场的潜规则,是对国家重大议题的讨论。
其实就是一种权威性更高的大朝会制度。
大周的高级官员都会经过廷推这个过程,比如杨清源的大理寺卿的位置也走过这个流程。
大周的高层在任职之时一般有三个硬性条件:
一、非翰林出身,不得为大学士。非二甲进士无权参加翰林院考试,不得入翰林院。
二、不历县郡府州,不得入阁。不历基层,如何知朝廷运转?
三、就是廷推。
若是没有翰林出身且不经过廷推,仅凭天子心意就上位的官员是很容易被文官集团排挤的。
大周太祖高皇帝在立国之后,改革政治体系,废除了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代替宰相的作用。这使得原本可以制衡君权的相权,被两阁四殿分成了六份。
没有宰相,大周文官在面对君权的时候相比于前朝就会显得弱势,所以文官必须抱团取暖。
即便是这样,杨清源都能攻破大明宫,将其斩杀,况于自己这个小小的庶出皇子乎?!
如,明史之中有载:万历二十五年冬,辽东总兵董一元罢,廷推者三,中旨特用如松。
对于此刻申汝墨的发言,钱牧谦没有反驳,而是点头道:“此是正理。”
随后,右佥都御史陈进儒适时开口道,“那下官抛砖引玉,下官推举魏王朱瞻均,魏王殿下为天子嫡子,天资聪颖,年少老成,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待他登基之后,必然会效仿先太宗文皇帝,成为一代贤明之主。”
随后钱牧谦环视含元殿内,“廷议之时,无关人等不得干扰廷议进行,不得议论与廷议无关之时,否则逐出宫去。”
虽然大行皇帝朱瞻坤没有子嗣留下,但是先太宗文皇帝尚有皇子在世。
当然也有人跳出来要求严惩凶手,但是没人知道凶手是谁!他们想把责任推给杨清源,但杨清源身上已经背负了一个弑君之名,虱子多了不怕咬。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得到了刚刚的廷议结果。
十三正面没回答朱选基的话。因为他知道:以师尊的能力,连政变都能够成功,廷推之事断不会如此结束,一切还在师尊的掌握之中。
众人闻言皆是为之一惊,先太宗文皇帝嫡子有三,现在一个不剩了。
能够坐在这里的大佬,没有蠢人。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即便钱牧谦是申汝墨的师父,也不能阻止他的选择,只能在道德层面谴责一下申汝墨。
吏部侍郎申汝墨率先开口,“各位大人,今时不同往日,共议的乃是未来天子的人选。正所谓天不无二日。下官认为,理当只选一人,呈报给皇太后,太皇太后。”
同时,庙堂诸公心里都有数,说是呈报太后,其实是呈报给杨清源。
含元殿中一阵嘈杂之声,左佥都御史李寻欢随即出言道,“肃静!”
乡试考官、封驳诏旨、监察六部、参加内阁及六部长官的廷推、廷议、弹劾百官都是他们的职权之内。
户科都给事中立刻开骂了,他们官不过七品,但手中之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抗衡尚书,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此言一出,御史之中当即有人站出来骂道:“老中山王英雄一世,为何会有你这种的子嗣,就甘为杨清源的走狗吗?”
但是他在宗室之中的玉牒已经被老宗正销毁,即便魏王朱瞻均出现在人前,也就是一个和魏王长得比较像的人。
这句话说得非常在道理。确实,若以母亲的身份论,在没有魏王的情况下,十三反而是最尊贵的。
“宋王叔!我大周的江山社稷将来就要靠你了!”
而且反对者即便再不满,也没有用,杨清源这个时候愿意坐下来和他们谈,其实是给朝中的大佬台阶下。
就算朝中众臣不想和杨清源的谈,又能如何?!杨清源手握十五万御林军兵权,他们连掀桌子的能力都没有。
“廖御史所言诧异,难道吴王非天子血脉乎?!”
李澄光一句话就让这位廖御史闭口不言。
太后、太皇太后根本做不了主,实际的掌控者还是杨清源。
从杨清源斩杀皇兄朱瞻坤开始,这个皇位就注定只能是自己的十三弟来座。
钱牧谦的提议正确,但没有意义。
“原本该是大行皇帝之子继位,但大行皇帝无子,自然是从同辈中人挑选,难道临淮郡王之孙不是太祖血裔吗?!”这位宗室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人挑拨,上头了!
而如都察院各州的监察御史、六科都给事中、国子监祭酒,这些人是没有提案权的。
一个都给事中若是外任正四品的上州刺史,甚至有着官升六级,势减万分的说法。
以蜀王、宋王、吴王、朱选基四人为候选人进行投票。
一众的朝廷重臣各抒己见,旁征博引争吵了一个时辰有余后,票选才得以开始。
具体可参考蓝星上明朝张璁的结局。虽然被嘉靖特旨赐翰林出身,然后又特旨进入内阁。可是圣眷有了,群众基础没有,在官位上几起几落。最后嘉靖实在是烦了保他,只能黯然下台。
自三代之后,天子之位的传递、继承人的选定,都是至尊圣心独断的。
钱牧谦看了自己的大弟子一眼,申汝墨曾经是他大弟子,但是现在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上,实在是令人叹息。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这就是社会性死亡。
这个在宗室口中有着明君潜质的奇才,连最基本的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都做不得,还差得远呢?!
当所有人在恭喜宋王朱瞻埙的时候,朱选基自然是想要出口恶气的。
刑部右侍郎和户部左侍郎等人都已经目光交流了一番,他们是原朱瞻坤一党,现在自然要抱团。
在家天下的封建制中,皇位的继承既是国事,也是家事。
宋问严神色肃穆,“吾不知权力富贵,但晓一腔热血,不得使奸佞宵小篡位!”
但今日不同往日,乃是共议天子人选。
“宋王兄,当此之时,有乱臣弑君,吾等虽然不才,但也愿意为匡扶社稷贡献绵薄之力!”
王华难得毒舌了一次,要是被蜀王知道王华如此评价估计会气晕在自己的王府上。
钱牧谦和程青松等寥寥数人是知道实情的,魏王殿下人没死,被杨清源送出了神都,送往武当山上。
这一番操作可把在场众人都给雷到了。
一旦吴王登基,那就有他们好受的了。
“呵呵……可笑至极!莫非伱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没有听说过吗?!既然大行皇帝无子,自然是该由其弟继承。”
“问严兄,你说,万一推举出来的人选不是吴王,杨清源这逆贼能同意吗?!”
一旦宋王登基,吴王必然失势,这时候不踩两脚,更待何时?!
朱选基慢走到了朱瞻垕的身旁,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吴王叔,你那位师尊看来也是个废物啊!手握神都十三万御林军的兵权,居然还让这皇位落到宋王叔的头上。”
“王大人这是读书读傻了吗?!你的话本王不能苟同。既然王大人提到了生母位份,那咱们就好好论论。在这京中,若论位份尊贵,诸皇子谁比得上吴王殿下?无挡下为太宗淑妃娘娘之子。本王推举吴王。”
吴王当然是天子血脉,既然是天子血脉自然有当选的资格。
徐忠寿有王爵在身,原本是大周尊贵无比的人物,但是科道言官和御史向来不管这么多,别说是异姓郡王,就连天子他们都照骂不误。
当然其实也没有多少候选人了!?
这句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贬低蜀王,而是引出十三的位份。
果不其然,王华刚刚说完,一旁向来置身事外的中山王徐忠寿开口了。
含元殿的偏殿之中,吴王朱瞻垕和宋王朱瞻埙以及部分的宗室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