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同学明白了。
回想起今日在课堂上的一些讲述,却开始有点沉默了起来。
能够理性的人明哲保身,不敢多说,在那里闭嘴。
开始发懵。
问题,便出现在这批判性上。
李景霖觉得。
说到底,具备批判性的,还是文学,并非是音乐本身。
因为,网上能够带脑子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在带了一下两位徒弟的练习后。
但。
都是带歌词的。
“以上,便是音乐所具备的基本职能。”
如何能够让网友们变的理性?
这是个几乎无解的问题。
到时候,断章取义,曲解内容,搞二极管的牛鬼蛇神,一定是满大街的。
明天节奏就得起来。
可是,稍微换一种方法,事儿还是那个事儿,但会变的特别好推行,好解决。
完全可以做到在特定的话题下,让网友们变的理性。
比方说,什么人本主义思想,社会学基础等等,是一门基于社会学之下的分支,或是音乐学下的分支的一种交叉学科。
而且,也不能如此不负责的,便在网络上摊开如此有争议的话题。
李景霖自嘲的笑了笑。
拿狗粮的却在那借着“批判”的名义狗叫。
却十足的欺软怕硬。
缺乏了傲骨与豪气,甚至都不敢去怼硕鼠,在明哲保身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有心胸,傲骨?
撇了撇嘴。
《三体》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敢真的去以客观角度进行批判。
【就如同最有魅力的这个角色,叶文洁,她是受害者,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可以理解,但理解,并不代表原谅,她也同样是个无法被原谅的角色。】
但是呢。
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是文学的载体。
“音乐,不具备批判性!”
“这位同学问的很不错。”
《三体》这种直言不讳,但十分客观理性,且带有辩证思考的批判,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以往,为了考试,背课文,读死书的情况,的确是不可避免的。
给本科学生们上大课。
这些话,自己说出来,分量还是不太够。
当然。
可是,现如今一些所谓的文人。
也就是说
得支持真正的“文化扶持”与“内容鼓励”。
是的。
像是一些比较明显的承载方式,是最好理解的。
开始回答起来。
【有的人惊叹于大刘的想象力,有的则是被剧情的宏大与波澜起伏所吸引,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观看,却发现,《三体》之所以成功,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立在它优秀的批判性之上。】
当然,类似这样的内容,绝对是需要在严格的把控之下做的。
而恰巧。
说是摸鱼,其实也是为了工作。
在系统讲解音乐职能之时,突然有一位学生举手问了起来。
便开始了“摸鱼”。
“是的,音乐作品中所具备的批判性,是来源于文学的,而在音乐作品中,音乐,是文学内容的一个载体,一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你认为《三体》优秀在哪里?#
仔细想了想。
透过现象,可以看到本质。
刚好,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
现如今,在缺少脑子,且极其容易陷入到二维争论的网络上,这样说,引起的反响反而不好。
要么,便是不敢去批判,或者说,不敢去批判上层建筑,只敢将负面情绪对准老百姓。
说到这里。
打算在下一次的报告会上,将这些问题,主动的提出来。
【令我惊叹的是,这样的批判,并非只是单纯的“为了批判而批判”,其中,蕴含了相当多的辩证思考,并且,作者的立场与态度十分客观中立,对问题的阐述十分理性。】
“嗯距离下次大会,还有三个月。”
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
便在b乎中,看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文豪之所以是文豪,起码你得有点豪气。
而是大大方方的打开了自己有着身份认证的账号。
需要有一些人敢于站出来,理性的客观的,讲实话,解决问题。
学生们面面相觑。
但它的背后,是有一整个“民间传说故事”或“文学作品”的内容担当的。
李景霖深深吸了一口气。
而这些作品中,自然会有许许多多的歌剧,音乐剧,标题音乐,伟大的作曲家们,往往可以赋予其批判性。
不如直接在该说的地方,大胆一点说。
这天。
李景霖并没有做隐藏。
看《三体》这三部小说。
是一种“运用音乐的形式,去表达文学内容”。
但有时候往往比较容易忽视本质。
按理来说。
学生这么一问,李景霖这么一解答。
在课堂上,刚刚教了学生们,关于批判性的一些问题。
自己的任务又多了一项。
原本。
旋即,李景霖便将内容整理出来。
音乐社会学早就已经有了。
这是现如今华夏文学所缺少的问题。
但不说又不行。
而且,那样的行为,也很像是“不敢上谏,只敢对老百姓发牢骚,然后引起争议”。
李景霖在一些思想传达的方式上,也逐渐变的成熟了起来。
只不过,李景霖所教的这些东西,与此微微有所不同。
批判性。
此时再看《三体》,似乎多了另外一种视角。
李景霖所上的课,正是之前曾经和院系内教授们说过的学科。
不然。
是的。
这些话却并不能打出来,指出来,或者说什么。
并没有继续的评论。
李景霖微微一笑。
这么一解释,很多东西便清晰明了了起来。
或者社会是否会影响音乐作品中的一些价值导向等问题。
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
既然身在这样的位置。
那为文娱的发展建设做出一些建议,本就是必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