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当然是没错的!
以性命为后人践行出正确的道路,乃是大义最基本的出发点。
他想要把份大秦的军武霸道,永远的贯彻下去。
时至今日。
他们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
即便吕不韦的风评并不是很好……
公平!
这项国策的幕后推举者,正是国尉屠雎!
吕不韦举荐的嫪毐确实祸国了。
只不过屠雎所忠于的大秦……
重要的是陛下究竟想走什么样的路!
但如果没有吕不韦牵头建造的郑国渠……
那么大秦的几大朝堂派系,会表示支持么?
这是没有对错的信念之争!
尹烈战争穿越者的立场上,希望通过王霸并行,外儒内法,奠定华夏的万代之基!
他有错么?
即:霸道务实,王道务虚。
这两大派系确实会冒出不少反对的声音。
比如著名的秦昭襄王嬴稷在年轻时期,引孟尝君田文入秦……
军事奴役!
屠雎站在大秦以武立国,霸道纵横的立场上。
恰恰相反。
“哪怕姬周的王道已经注定了结局,最起码朕也废分封、行郡县,做出了根本性的改变。”
“那又如何?”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陛下……”
反观大秦的霸道。
文信侯吕不韦为嬴政积攒了下了足以东出一统的家底国力!
其实也是未必的。
那这本质上还是大秦被同化性的消灭了。
德行方面,也是可以时间去累积的。
到了他这个位置,罪名什么的,根本不重要。
即便他已经通过携天命亵渎了忠君之信念……
“所谓的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绝不可为。而是应当以【典田军功制】作为替代!”
识什么字?
霸道最难解决的问题便是国祚之延续……
关中勋贵派系由于利益导向……
最终也一定会支持军事奴役于中原。
屠雎提出以极致霸道,贯彻九州的谏言态度,其就必须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整体国策框架!
屠雎十分大胆的提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全部想法。
“可姬周的王道,我们不是早已看到了结局么?”
毫无疑问!
尹烈终于插话道:“国尉此言差矣!照你这么说,左相李斯就是不忠不诚了?还有商君、范雎,甚至于文信侯吕不韦等等大秦名相,他们都是不忠不诚了?”
但屠雎的极致霸道,理论上亦是可行的。
极致的兵家传承!
极致的霸道国策!
使得国尉屠雎连军事殖民都不满足。
屠雎的这个论调,本身就是在拿王道的最低谷时期,对比霸道的巅峰时期。
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
不过……
“这也是我大秦能够吸引来广学之才,最终走向一统的真正原因!”
大秦刚刚一统之时。
“朕即将缔造的盛世,必将是亘古未见的……”
屠雎想要的永远都只是法家、军功、霸道、征伐!
对于王道和儒家的那一套……
老将麃公曾专门旁敲侧击的提出了对中原施行【断代殖民】之国策!
屠雎才会在方才的第一句话中便有谈及……王道兼正,是个极为可怕的事情!
这真的行不通么?
“为什么我大秦就不能走极致霸道的路线,非要去王霸并行,外儒内法!?”
商君变法。
断代殖民中原之国策,在大秦具有着相当的政治施行基础!
尹烈:“……”
军队层面拥有着良好的名将晋升培养循环!
这些都是王道所不具备的。
“至于那些中原士卿阶层,根本没有任何迁徙纳用之必要,依我之见,就应该全部屠戮殆尽,收缴土地家资,再不复中原士卿之名!”
霸道的唯才是举……
“如此,最多五十年的光阴,中原便会断代!”
而分封制注定会走向礼崩乐坏。
“或许秦御丞你会说,此举会把中原百万士卿逼迫至同一战线,使得我大秦陷入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
屠雎声音低沉的道:“陛下总说自己已经不是关中的秦王,而是九州的始皇,需要为华夏的千秋万代计!”
屠雎认为中原民众只需当好被压榨的对象即可。
屠雎冷哼一声,似乎是早就想到尹烈会这么说。
……
屠雎提及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
以及任何的不稳定因素,全都要定点清除!
并非一拍脑门,随便一个策略,就能够串联起来治理九州的。
实际上是思想层面的不断兼正。
始皇所畅想的未来,更加贴合历史的轨迹之导向。
“因此断不可损关中老秦人之利,以资中原之敌民也!”
国尉屠雎冷声道:“只要把中原百万士卿屠戮殆尽,剩余的中原黔首就只是农奴而已,没有训练,没有谋划,没有装备……即便他们反抗百次、千次、万次!在我大秦的霸道长戈下,也注定土崩瓦解,直至认命!!”
屠雎所指出的王道大宗代小宗。
普通人窃财!
“因此,我大秦之未来,必不可能会走向姬周的老路!”
屠雎给出了霸道的优点!
麃公只是一个老迈的猛将,对于国策的制定层面,其根本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亦或者换一种说法。
毫无疑问。
可显而易见的是……
唯才是举!
那么屠雎错了么?
肯定也是没错的。
然而!
这套理论却存在着许多漏洞。
……
只能说尹烈所选择的方向,肯定会走的更远。
“综上,我大秦即便无法千秋万代,也必可历经数百年不衰!”
是以:王道之腐朽,乃注定之事。
始皇在大方向的战略国策目标上,与尹烈不谋而合!
“而我关中甲士则需要日夜操练,枕戈待旦,高爵厚赏优待有才之士,以及勇猛之将,专门负责统御镇压中原农奴,外加征伐扩边!”
因此。
而芈宣太后对于孟尝君的评价只有两个字:大盗也!
可在大秦的朝堂上,功是功,过是过。
屠雎并非全都是不屑一顾,更确切的来说,他是敬而远之。
姬周王道鼎盛时期,就是在【礼崩乐坏】之前。
“秦御丞,无论你再怎么口灿莲,都不可否认一个事实!”
嬴政:“……”
蒙武:“……”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