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关灯
护眼
第75章 我要当状元!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晏殊大怒。

文人最爱的是什么?

当然是名。

而在宋朝要想扬名,首要就是写词文。

词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文是指政治文,比如苏洵那篇著名的《六国论》。

晏殊就是北宋出名的诗词家,最爱写词,把写词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结果自己辛辛苦苦写的词,赵骏却要抄走,简直是要他的老命。

这事别说是赵骏,就算亲儿子他都想撸起袖子打个半死。

而且不止是他,众人听了也都是大怒。

因为这里的人虽然都有各自利益立场,但有个共同点就是为官清廉,做人比较刚正有君子之风。

所以之前才对于赵骏对日本国的不教而诛,对他的一些阴谋诡计都颇有微词。

简单来说这些人自诩正人君子,不屑于用那些下三滥的手段。

现在赵骏摆明了是想靠抄袭作弊。

虽然抄未来还没出现的诗词算不算作弊,或许应该有待商榷。

但对于这些道德精神洁癖的人来说,还是觉得不舒服。

甚至比赵骏指着他们鼻子骂的时候还愤怒。

可他们却不知道,这也是赵骏对他们非常不满意的地方。

儒家思想虽然有不少地方都是积极向上,比如树立正确的三观,教人尊老爱幼、自强不息。

可有的时候也让人变得教条主义,刻板不知变通。

明明一个高材生摆在这里,还非得让他正大光明地去考试,即便走后门也只能走特奏名。

完全不晓得特奏名将来会对他在官场上的名声和地位造成多大的影响。

这是官场话语权之争,绝对不能妥协。

所以面对众人的迂腐,赵骏就半开玩笑道:“我可是赵家后人,你骂我小兔崽子就是骂太祖。老晏,你完了,你骂太祖皇帝是兔子,是何居心!”

“我”

晏殊当时人就麻了,他从没见过这么无耻的人。

“好家伙,当着人家的面抄人家的诗词,还反咬一口,长这么大,没见过这么嚣张的人。”

“是啊,脸皮太厚了。”

“当初始皇修长城的时候拿他的脸皮去修,何患匈奴南下寇略?”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吕夷简王曾他们一个个也是目瞪口呆,议论纷纷。

这脸皮堪比城墙。

范仲淹也是瞠目结舌,竖起大拇指,无语说道:“你真行,那经义呢?”

“经义很重要吗?”

赵骏问。

“当然重要!”

赵祯毫不犹豫地说。

赵骏摇头道:“经义能做什么?我脑袋里有数理化知识,可以强国。有经济文化军事知识,也可以强国。还能发明创造、改革体制、预知历史,哪一项不比经义重要?南北两宋所有状元加起来,比得过我一根毛吗?”

王曾当初是三元及第,当时就不乐意了,说道:“赵骏,不要胡说,经义自可治国安邦,赵普曰: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你听说过吗?”

“别开玩笑了,《论语》要是有用北宋会灭国吗?历代那么多王朝会灭国吗?”

赵骏立马打脸道:“从汉时开始独尊儒术,结果两千年来封建王朝左右不过三百年寿命,就是因为儒家文化束缚住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都什么年代了还抱着那些陈旧的思想;思想文化,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这才是真正的经义!”

“歪理,都是歪理!简直是一派胡言。”

蔡齐拍案而起,他也是状元出身,很不高兴赵骏如此贬低儒家和状元。

“这不是歪理,是事实。”

赵骏摇摇食指:“有的时候你们不得不承认,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你们天天抱着的陈规陋习传统思想完全是愚昧糟粕,严重限制了国家的发展,使一个国家始终裹足不前。”

“为什么清朝前期中国还是世界第一的水平,结果欧洲短短一二百年的时间就能追赶上来,并且全世界到处殖民呢?”

“就是因为人家的思想没有被束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工业革命。”

“而儒家思想只会天天教你们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让你们言听计从,把全国百姓变为君王的奴才。”

“虽然这确实对皇帝的集权有很大帮助,可社会和思想一旦被固化,那国家就无法进步。”

“宋朝在军事上很拉,但在文化和经济发展十分璀璨。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宋朝基本都得到了完善。”

“唐朝出现的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东汉出现的造纸术帮读书人普及知识,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也广泛应用于航海。”

“然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纸张和印刷术让欧洲文明发展昌盛,你们却被自己束缚住了思想,而不能利用他们走到正途上。”

“人家欧洲也一样有皇帝,为什么人家可以完成工业革命,你们却完成不了呢?还不是因为儒家糟粕束缚住了人们的思想,把忠君爱国那一套枷锁套在了人们头顶,将阶级固化,人人都无法进步。”

“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被视为奇淫巧技,非儒家思想萌芽就视为文化异端,武人就是不稳定因素,一天天打压这个打压那个,国家怎么发展得起来,军事上怎么威武得起来呢?”

“而我明明可以帮你们建立起强大的国家工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官场制度,比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学识,却因为死板的教条而不能入仕为官。”

“所以这不是迂腐是什么?”

说到最后赵骏语气已经是越来越严厉,虽然老赵家是他老祖宗不假,但不可否认的是,宋朝在历史地位里确实很尴尬,令人感官很差。

科举制度创造出来本身就是为了录取人才,而他们却死抱着教条主义不放,不让人才以高地位入仕,那不是本末倒置吗?

要知道赵骏是学过科举文化的,坚持考进士不想被赐同进士出身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场话语权的问题。

他既然答应了赵祯,要为宋朝出一份力,那自然就必须进入官场。

而赐同进士出身,不仅升迁慢、工资低,在官场鄙视链里也是最底层。

将来跟同级别的同僚,甚至品级比自己低,但考上一二甲,甚至三四甲的人面前,说话都没底气。

比如以后他进衙门,同级的同僚会看不起他,下级官吏容易阳奉阴违,让他像个小媳妇一样处处受制,即便是想有作为,也不一定能行使权力。

人家都不带鸟你。

这就是官场话语权的重要性。

因此基于这几点原因,赵骏并不希望自己在鄙视链的最底层,不谈给个状元,至少也要有个一甲二甲吧。

所以赵骏就希望他们能变通变通,换个思路,比如允许自己抄袭后来的诗词歌赋。

要是这样一直那么死板,赵骏可真就要考虑跑路了。

毕竟他从来都没觉得自己穿越到宋朝之后,就一定要对宋朝这帮君臣服服帖帖。

连这点变通都做不到,那还谈什么改革,谈什么进步?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这一世,恋爱狗都不谈 重生巴西做财阀 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心声暴露后,我把暴君急哭了 夺嫡太危险,我选择当魔教教主 精灵之我是农场主 [综漫同人]特级咒具的超常修罗场 [综漫同人]搞事鹤的日常 精灵世界大探险 疯子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