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啊!”
震天的呐喊响彻云霄。
战斗从晚上凌晨持续到天亮,没有一刻停歇。
范仲淹坐在后方营中,听着外面的嘈杂的声音,略微皱起眉头。
声音中有火炮轰鸣,有枪声不断,还有手榴弹的持续爆炸。
辽人最终还是选择在晚上开启夜战,利用手榴弹近身爆破,这确实让宋军有些猝不及防。
这其实也算是火器时代的弊端之一,火器虽然厉害,可哪怕是雷汞步枪时代,白天的命中率也不是很高,更别说夜晚。
所以如今狄青的兵力其实是有些捉襟见肘的。
“嗯,这封信你差人送去代州,让河东路转运使张尧佐即刻去办。”
呼延守用说道。
“我们的寨墙毕竟不能与辽人的城墙相比,白天还不算什么,到了夜晚如果他们偷偷运火炮到营地附近呢?”
不过或许也正是这份轻视,让辽军有些懈怠。
“他追出去了吗?”
毕竟现在大宋七支海军其中四支在南方,不仅要驻扎在安南,还在继续往南探索吕宋之类的地方,短时间内肯定不能把南方舰队调过来。
“是。”
不过赵骏为什么推崇喜欢玩防守战术的范仲淹,而不是推崇玩莽夫战术的韩琦?
不就是因为范仲淹防守战术打得好,经验老道?
说是这么说,可武将沙场拼搏,又怎么能不知道其中凶险,只是不得不用命罢了。
呼延守用拍了拍大腿笑道:“就是好些日子没有近身厮杀了,刚刚忽然被辽军杀到城上,下官也是吓了一跳,差点被人一刀攮死,现在还觉得有些后怕。”
狄青回过头看到呼延守用身上的血污。
狄青问道。
“看到了。”
刘度把他拉起来,呼延守用觉得两腿都在发抖,毕竟他连续作战好几天了,没太多休息时间,城下现在到处都是辽军尸体。
“尚未。”
随后狄青看到他两腿还在发软,笑道:“怎么,怕了?”
虽然没有下雪,也没有下雨。但大地枯黄一片,在凌厉呼啸的北风当中,军旗招展,草屑、落叶四处乱飞,似乎在告诉地上的人们——凛冬来了。
“什么问题?”
营外的枪声和手榴弹声音渐渐平息。
信使急匆匆进帐,向范仲淹禀报道:“报,相公,右营敌人已经被击退,周将军想出营追击。”
下午时分,呼延守用在船只的掩护下,带着威远炮等系列小型野战炮,成功突袭了辽军一处营寨,为广宁争取不少时间。
宋军出动一万人,但实际上真正在战斗的只有不到三四千。有部分人需要操纵船只在河面航行,有部分人需要搬运各种火药炮弹器械,还有的人则在船上做后勤工作。
“报!”
那么同时期的西方是什么时候呢?
范仲淹也抬起头看了一下天际,十月下旬的幽燕之地已经入冬,万物枯寂,远处的燕山山脉正被笼罩在阴云当中。
作为国力雄厚的大国,辽国在幽燕之地的火炮数量非常多,至少有一两千门以上。
韦焕之纳闷道:“相公,辽人寸步不能进,又有何难?围城日久,自能胜之。”
不过最大的问题还是下面的士兵可以换防,可他们这些将领却只能长时间坚守在岗位上。
田佑应下,随即看向天空道:“最近天气变得阴沉了起来,怕是会下大雨。”
刘度听到他的话,扭过头在几个辽军的尸体边上找到了他,急匆匆跑过来陪着笑说道:“那哪能啊,这是狄帅让我说的,快走,狄帅在叫你。”
呼延守用走过来说道。
甚至城墙上满是炮弹。
辽国可不像西夏,举国之力也才那几百门炮而已。
他抵达幽燕之后,完全没有一头创向析津府的意思,直接开始在外围建立稳固营寨,挖壕沟修寨墙,步步紧逼,稳健推进防线。
最近这段时间辽军也总是夜晚攻城,所以他们才每次都被打到城下。
外围是连绵纵深的数条壕沟,里面寨墙上方犹如城墙般修建了木质女墙,各大小营盘还有大量的碉楼、堡垒、火炮,四处连成一块。
那是他的副将平海军副指挥使刘度的声音。
信使出去回令。
狄青也笑了起来,说道:“不畏死是件好事,却也不要太过鲁莽,能用枪解决就不要近战。家人还在等着我们回去,切勿让他们落泪。”
呼延守用大怒道:“刘度,老子再怎么样也是你上司,你就这么称呼我的?”
众人又再次应下。
“哈哈哈哈哈。”
屋中除了范仲淹以外,还有河北路转运使韦焕之、提举常平司田佑、提举刑狱司王鼎、提举御史司韩昉等一路大员。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我要把营垒放在此地,而非良乡城外了吧。”
“是。”
那是狄青大军所在的方向。
“下官知道了。”
城下血腥味扑鼻而来,天色蒙蒙亮,辽军果然如潮水般退去。
“狄帅。”
狄青说道。
王奎是定海军指挥使,这次大宋海军只出动了三支,两支来了榆关,另外一支去了高丽。
辽军也曾经试图在角山上架设火炮,但他们费尽心思把火炮运上去才发现,根本打不到。
角山最高海拔512米,但地势陡峭,少有平地,很难放置大规模炮兵阵地。
虽然不及大宋,可这个数量也足以应付和大宋之间的国家级别战争了。
所以要想快速获得胜利,便只能用奇招。
还有些辽军在外围清理巡逻值岗的宋军,双方展开激战,互有伤亡。
太远了。
范仲淹眺目看向东方,目光越过析津,越过蓟州,越过营州,最终投向了榆关。
但这样做就是围城战了,会耗费很久。汉末时期,袁绍包围东武阳足足一年才杀死臧洪。唐中期睢阳之战叛军包围睢阳长达十个月才最终破城。
“是。”
“容末将休息一个时辰。”
大概是在巴黎公社那会,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的时期,此时西方的火器战术还处于线列步兵战术,也就是俗称的排队枪毙的时代。
但总得来说,由于辽军缺乏进攻营寨的器械,几乎没有攻破宋军各处的营垒的可能。
即便在最高点架设火炮,能够增加的射程也打不到5公里之多,并且精准度惨不忍睹,最终也只能作罢。
所以夜战的时候火器就很难发挥出威力——完全没有视野无法火力覆盖,也打不到人,很容易被敌人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