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
吴廷放弃了对茶叶、丝绸、瓷器的出口管制。
之前,
这3项属统销范围,商人无权自行决定。
而从今往后,
商人们可以在不违反行业商会拟定的本年度最低价格线的前提下,自行接洽洋商。
(之前与撒克逊东印度公司签订的5年备忘录,所约定茶叶定额,仍然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照常执行。赣北承担4成,皖南承担4成,苏松承担2成。)
消息传出,无数商人沸腾。
尤其是江浙皖赣的大茶叶商,直呼“山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举增加种植面积。
……
有了李郁的精心护理,茶叶将维持世界饮品的绝对霸主地位300年,茶叶全球出口所带来的关税会是个天文数字。
饮茶风靡欧洲,原因很多:
比如皇室的饮茶风尚(安妮女王),比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消化问题(取代大黄)、掩盖饮用水的不佳气味(硬水)~
总之,
习惯会延续数代人。
茶叶商会都在忙着开发新的红茶系列。
相比绿茶,欧洲人更喜欢浓郁香甜的红茶。顾客是上帝嘛,多点心思没毛病。
……
李郁穿越之前的那个位面,
19世纪时,
撒克逊人偷了茶树种在阿萨姆邦采用工业化进行大规模种植,很快就彻底终结了大清的茶叶霸主地位。
历经百年,成功打造了茶叶的品牌和质量体系。
我们一败涂地。
区区一家“立顿”能抵得国内 7万家茶叶厂的产值,令人扼腕。
……
如今,李郁会尽力守好篱笆维持茶叶的唯一出产国地位,逐步建立一个茶叶标准体系。
放开限制,是为了调动商人的积极性,尽快将茶叶的出口量提高再提高,以配合自己的“文化输出”战略。
向外输出文化,对内输入利润。
关税,会成为财政的三驾马车之一。
同时成立了编制独立的沿海缉私队,严厉打击一切走私行为。
一经发现,当场击毙。
所得货值缉私队分3成,所在州县分3成,向国库上交4成。
涉足走私的商人将会尝到吴皇最严厉的打击。事关帝国财政根基,容不得任何人挖墙角。
……
李郁没有让缉私队隶属海关,一来是有同流合污的担心,二来是为了加强皇权。
内政部会大举介入缉私队,将触手进一步延伸至沿海州县,不露声色的培植有效、下沉的情报机关触手,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封建旧势力的反扑。
当天下人都认为吴必代清的那一刻~
当山东孔府献上降表的那一刻~
反扑之潮必将铺天盖地、四面八方而来,想尽办法篡改吴廷的成色。
如何应对?
三剑客——一支坚决捍卫皇权的军队、一个耳目聪灵的情报机构,以及一群新兴大商人。
……
李郁抽空参加了一次高规格的财政会议。
在苏的所有大臣全,财政口署长以上官员全部列会。
“财税乃帝国根本,铸币、税赋工作务必稳步推进。今日,寡人只想强调一点——征税成本!”
众人愕然。
胡雪余也愣了,扭头望着杜仁,心想成本不是你那边的高频词吗?
工业口天天叫嚣“成本论”,怎么我这财政口也开始谈成本了?
李郁环视众人,表情变化尽收眼里。
“寡人以田赋举例,诸位认为,是在松江府征收1万石粮容易?还是郧阳府征收1万石粮容易?”
所有人都笑了,答案是明显的。
“好,为什么呢?”
有人回答:
“回陛下,郧阳贫,松江富。”
“还有吗?”
“郧阳山区多,百姓少,村寨分散,山路难行。”
……
李郁笑道:
“1艘船能装500石,20艘船就是1万石。”
“而内陆山区,没有河道,只能靠人肩扛手挑、骡马牵引,那1万石粮需要多少动用多少人力畜力?背后需要多少组织力?需要何等精密的计算?”
“历朝历代必须倚重士绅,就是因为朝廷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征税成本。”
“我吴国不重士绅,故而寡人大胆预测,接下来在新占领区征收田税困难的问题会日渐浮现。”
“官吏薪俸、车马损耗、以及陋规火耗、时间精力,寡人将这些统称为征税成本。”
众人瞬间眼睛发光。
胡雪余激动道:
“臣明白了,关税的征税成本远远低于田赋。怕是百分之一,不,千分之一。因为田税需要一户户派人上门收,而关税只需在几个口岸城市设卡~”
“对,目前而言,寡人还找不到一种比关税征税成本更低的税种。诸位爱卿,务必要理解寡人的苦心。”
众人高呼:
“陛下圣明。”
……
“胡爱卿。”
“臣在。”
“你牵头召开一次茶丝瓷巨商会议。告诉他们,尽可走出去和欧洲商人谈生意,能挣多少是他们的本事,寡人不眼红。但,关税一分都不能少交。否则,寡人灭他的族抄他家。”
最后一句,李郁的表情瞬间狰狞。
表情告诉在场人,绝不是开玩笑。
“遵旨。”
“杜爱卿。”
“臣在。”
“告诉底下人,寡人鼓励民间搞大型工矿,鼓励合伙联营,鼓励大鱼吃小鱼。除了足额交税,不做其他限制。寡人的用意,你明白吗?”
杜仁拱手:
“臣明白。向10家超大型工厂征税,比向1000家、10000家小作坊征税要省事。”
……
李郁点头。
他需要尽快扶持出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且忠于皇权的巨头,以确保旧势力反扑时,这帮人可以对冲。
帝王~可以自称孤家寡人,但绝不能是真的孤家寡人~
李郁从来没有忘记那句振聋发聩的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归根结底,是要发展。
时间紧,任务重。
自己在有生之年要做的就是快速提高生产力,尽最大可能破坏封建经济的根基。
……
有思虑周全的臣子提出:
“陛下,如此一来,只怕大树底下寸草不生?”
李郁想了想,干脆一步到位。
“昭告天下,即日起,对两类人免征商业税赋。”
“一,利用自家屋子院子为场所,不雇佣任何非直系亲属的小作坊。二,流动货郎(衡量标准以能够挑起货物走路)。”
众人纷纷点头,仁政!
抓大放小~
李郁知道,要不了多久,江南地区的作坊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会成为大型工厂链条下的供应商、加工商。
意义重大。
……
在会议快要结束时,有一个回避许久的话题再次被人提及——确定新官制。
吴廷内部的有心之人早就发现了,其他机构一直在逐步完善,唯独没有“吏部”或者类似的机构。
选官(文官),长期处于无人可管的尴尬境地。
武官反而很清晰,有陆军部呢。
甚至于,
部分表现卓异的州县现任文官无法晋升,名单一直在御前积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