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话事人

关灯
护眼
130.第130章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30章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

“第一排,放。”

“第二排,放。”

“第三排,放。”

“第四排,放。”

白烟缭绕,铅弹全部射向湖面。

李郁安静的看着,

这些少年的射击节奏,把握的不错,不急不慢。

5排轮流射击,

真的是做到了枪声不绝,没有明显空隙。

而且枪支端的很稳,很平。

虽然都是文盲,但是摆弄枪械上手很快。

大约是出自,男人骨子里对枪的喜爱。

在第一轮全员射击结束后,

他默数了60秒,

听到了四轮枪声,很不错。

“可以了,停火吧。”

唢呐吹了两下,枪声骤然停下。

果然是乐器中的大佬,一吹就灵。

在后来的残酷战争中,清兵们都无比期待听到唢呐声。

因为唢呐一响,就可以各自后撤,不用死人了。

堪比仙乐。

“列队,我要讲话。”

李郁面对这些不久前还是乞丐的少年兵:

“你们是最优秀的兵,保持下去,把火枪练到纯熟。”

“要不了多久,你们就可以穿着最漂亮的军服,踏进苏州府城,干掉所有的敌人。”

“枪在手,跟我走,一路打进紫禁城。”

二狗突然甩掉军帽,

过于激动,破了音,吼道:

“我要当先锋,打进紫禁城,李爷当皇帝。”

……

一艘运输船,两艘战船,

起锚离开了西山码头,目标长兴煤矿。

李郁站在甲板上,打量着这艘嵇康10号试验舰的情况。

它和以往所有船不一样,抛弃了硬帆,装备的软帆。

早晚要出海的,提前适应一下软帆。

旁边,

是李氏水师的统领,刘武。

首斜桅,是它和中式帆船最大的不同。

另外,就是主桅杆两块方形的软帆。

看的出来,水手们控帆不熟练。

水手长的额头上,全是汗珠。

盯着桅杆几块帆的变化。

“刘武,你怎么看?”

“属下觉得软帆甚妙,虽上手难度大,可操控一流。尤其是小直径原地转向,非常方便。”

李郁笑了:

“刘武,这些天没少琢磨吧?”

“嘿嘿,我和老泰山私下总结的。”

“趁着这段时间,没人找咱们麻烦,多多练习吧。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属下遵命。”

……

长兴县,在太湖的西南侧。

百十里水路,朝发夕至。

风向给力的时候,小半天就够了。

望见陆地后,

船队就调整了队形,由横队,换成了纵队。

从河口,

逆流而上驶入长兴县境内。

李郁拉开千里镜,攀爬到了桅杆的中间高度。

先用绳子把自己捆在桅杆上,防止坠落。

然后才放心的观察起了四周的情况。

水网密布,从流向看,皆是自西向东。

大部分河流起源于西部山区,最终向东汇入太湖。

“是个好地方。”

前方草丛,

突然站起一人,举着旗帜挥舞着。

“是刘千的人。”

船队在指引下,顺利停泊。

此处河岸结实,陡直。

不知是哪个朝代做的工程,河岸都用的是石头。

“此处码头,可以扩建一下,以后会很繁忙。”

“走,上岸,去视察一下咱们的新地盘。”

……

煤矿的地面,还残留着血迹。

尸体已经没了,都清理埋掉了。

几百号矿工,

默默的列队,等待着新主人的到来。

李郁找了一辆大车,站在上面。

俯瞰这些人,并不急着开口。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沉默一会后:

“我是李郁,以后长兴煤矿我说了算。”

“挖矿不易,流血又流汗。我李某人对于手底下弟兄,还是爱惜的。”

“火药,尽管用。钢铁工具,尽管用。加固坑道,按照安全标准来。伙食,按照我的标准来。”

“一句话,我挣大钱,弟兄们也能挣小钱。我吃肉,你们就跟着喝汤。”

矿工首领,王六站了出来:

“李爷,官府那边怎么办?”

“是啊,杀了矿主,还有巡检,县衙恐怕不会放过我们。”

看着惊恐的矿工们,

李郁笑了:

“我这人护犊子,这些事我自会去交涉,抹平。”

“一个豪强而已,杀他和杀一条狗没区别。”

“各位记好了,我这人最讲江湖规矩。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最恨的就是叛徒。”

“先开饭,然后就开始复工吧。”

“挖煤的事我不懂,我不干涉具体,我只要产量!”

……

几口大锅,一字排开。

煮的是刚宰杀的猪,和白菜青菜一起炖了。

矿工吃饭的碗,都好似洗脸盆。

一个个就地盘腿而坐,吃相如风卷残云。

王六,恭敬的坐在李郁对面。

详细介绍了煤矿的情况,还有矿主的社会关系。

靠拳头起家,同时还是本县主簿的小舅子。

“此人姐姐是长兴县主簿的正妻?”

“非也,小妾而已。”

“王六,你是哪里人氏?”

“在下是南方人。”

李郁狐疑的瞧了一眼,又问道:

“哪个南方?”

“广西。”

“读过书?老家还有人吗?”

“读过两年私塾,家中已经无人了。唯一的兄长王五,刚死于矿主黑手。”

“节哀。”

默然无语,吃饭。

李郁突然抬头,问道:

“你怎么看这个世道?”

“世道不公,除去税赋徭役,小民只是勉强度日而已,稍一遇天灾,就家破人亡。要么饿死病死,要么自卖为奴。”

……

李小五没听出来什么,但是刘武不一样。

他是造过反的人,很敏感。

听了王六的话,他的眼神就有些玩味。

一个广西读书人,跑这么远下井干矿工,还有如此清晰的认知。

不寻常。

这是文盲率95%的大清朝,寻常百姓哪会懂什么大道理。

会总结,能评点朝廷的,都不是普通人。

西山岛,

除了扫盲识字的儿童班。

还有不定时开办的高级班,只面对骨干分子。

李郁是主要讲课人,

课程内容很随意,多是对大清天下的剖析,还有李家军的发展路线。

有些道理,若不是李郁掰开揉碎了讲,

他们这些骨干分子也不会悟道。

……

在古代,

知识是真正的奢侈品,寻常人无法触及的。

对于皇帝来说,

也是需要封锁信息、和控制知识无序传播的。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属于是朝廷资产的一种流失。

“李爷,我建议重新开竖坑。”

“讲理由。”

“煤层有浅,有深,有厚,有薄。我建议在那边,开一个竖坑,前期投入大,但是应该可以持续开采一年。”

“投入有多大?”

“要炸山,坑道要大量加固,否则会不断的坍塌。”

李郁没有作声,王六有些惴惴。

又小声补充道:

“那边的煤层厚,估计有5丈。”

“以前一直在挖浅层煤,挖不了半个月就要重新开坑,长久算下来,其实也不划算。”

……

“你开个单子,需要多少火药,多少圆木,还有工具。我一并送来。”

“谢李爷。”

“我不看过程,我只要结果。明白吗?”

“您放心。”

李郁停下了脚步,指着窝棚问道:

“这是?”

王六尴尬的说:

“这是我们住的地方。”

“太简陋了,不遮风不挡雨。卫生条件,令人发指。找个人,给他们重新规划一下,所需材料,就地购买。”

“属下遵命。”

消息传出,

矿工们都兴奋不已,

遇上良心老爷了,关二爷显灵了。

在筹集矿上所需物资的时候,江北来人了。

乃是两淮盐运使,尤拔世的心腹。

看衣着,气质,是师爷一类的幕僚文人。

“鄙人是两淮盐运使司的师爷,免贵姓贵。哦对了,我可以代表尤大人。”

李郁一听,妙人啊。

“贵师爷?”

“正是在下。”

“长兴县衙,已经去过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大明嫡子 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霍格沃茨:我的名字是不可饶恕咒 你连爆率都能篡改? 一人:满级悟性,领悟八奇仙技! 贞观悍婿 LOL:锦鲤哥别秀了! 朕驾崩后转生为奶酷高中生炸翻无限游戏(穿越) 人在低武:我有一个高武世界 我的识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