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进献侯不好听
获知长乐对于赐婚给李怀安并不排斥的想法。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两人便开始商议起关于李怀安和长乐的事情来,不管怎么说,大唐皇帝的嫡长公主也不能随意嫁给一个白身之人。
哪怕李世民与李怀安关于土豆的交换条件只有嫡长公主。
但是当李世民决定赐婚,长乐也同意了以后,整件事情,就已经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交换条件了。
而是关乎于皇室的颜面问题。
李怀安不能是一介白衣,身上至少有一个看上去,拿得出手的身份,五姓七望丢的起这个脸,不在意李怀安这个一介白衣,将嫡女外嫁。
李世民这个大唐皇帝在意。
“啪。”
李世民将奏章扔在桌案之上,一脸愤怒,对一旁的长孙皇后道。
“这合着里外里朕都吃亏,把长乐嫁给他,朕为了脸面,还要舔着脸给他封一个爵位不可,这爵位还不能低了。”
“哪有这样的道理,朕答应了他的条件,还要白送一个爵位给他。”
“还是朕上赶着送出去的。”
长孙皇后在一旁安抚道:“二郎,当初你与这李怀安的约定,听上去本来就是戏言,平心而论,一个土豆,只换咱们皇家的一个嫡长公主,还有一个爵位,已经是咱们大唐皇家占便宜了。”
“这便宜,如果让以前的历朝历代的皇帝知道了,恐怕不要说一个嫡长公主了,多少个公主,封王的爵位都能许诺出去,还是抢着送。”
“毕竟,这一个土豆,只要朝廷执行得当,可不是万民饱腹那么简单,这可是能够让大唐绵延国运的祥瑞。”
作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长孙皇后这点政治眼光还是有的,从知晓土豆的存在和产量以后,就从土豆看到了大唐的未来。
至少以后大唐在面临饥荒的时候,将更加从容的多,大唐饥荒少了,百姓就会安分守己,天下动乱就会变少。
这一个土豆看上去小,却连接着大唐国运绵长。
“再说了。”
“二郎,翻遍史书,历朝历代,大唐以前,从上古时期到前朝,神农氏尝尽百草定下五谷为我华夏人族口粮,到现在,几千年以来,都没有再出现一个类似神农氏的人为天下人定下新的粮食当做口粮。”
“虽然土豆还不至于归类于主粮,但凭这土豆的产量,也可使万民果腹活命,称之为一个小神农氏也不为过了。”
“这样的人,出现在大唐,出现在二郎在位的时期,这说明大唐有这个福分,二郎得天厚爱,才会有这般祥瑞现世。”
“长乐作为你我的嫡长女,作为大唐的嫡长公主,为了大唐,牺牲一下,也是应该了。”
说着。
长孙皇后话锋一转。
“说不定这也是长乐的福分不是?”
“观音婢,朕不是怕委屈了长乐,嫁了一个白身,以后与其他姐妹相处,怕是会觉得朕薄待了她。”
李世民拉起长孙皇后的玉手,作为大唐皇帝的他怎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作为父亲来说,还是过不去心里那个坎。
这和把长乐嫁给长孙家不同。
一个知根知底,还是亲家,是娘舅家。
一个不过是进献土豆的献臣。
两者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要不是身为大唐皇帝不能失信于天下,李世民很想直接吞下这土豆,不再理会跟李怀安达成的交换约定,反正土豆已经在他手里了,成了既定事实,任他李怀安有一百个胆子也没能力跑到皇宫里抢不走这土豆。
而长乐即使不能嫁给长孙家,也可以在朝堂上重新找一家国公子弟当夫婿。
李世民看邢国公房玄龄府上的小子就不错。
尤其元龄在长安城是出了名的惧内的主,想来元龄家的小子在惧内这方面应该也是子承父志。
这样长乐嫁到邢国公府上,也不至于受委屈。
“二郎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
长孙皇后问道。
“观音婢,想过什么事情?”
李世民回神来,望向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想了想,将心中的猜测说了出来。
“这个李怀安能够拿出一个如此高产的土豆出来,手里会不会还有其他大唐没有出现过的粮食?”
“或者,他知道海外哪里还有大唐没有出现过的粮食?”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
这种猜测他很认同,几千年来,华夏都没有新的粮食出现,偏偏他李怀安手里就有一个新的粮食,还是如此高产的粮食,要说只有一种,是很难让人相信的。
“这样一来,二郎更要给李怀安封赏一个爵位了,以免让他对大唐失了归属感,有了爵位在身,二郎以后也好有时间慢慢的来跟李怀安亲近,看看李怀安手里还有没有利于大唐的好东西。”
长孙皇后劝解道。
最终。
李世民也不得不表示认同长孙皇后所说的话。
“好吧,那就给他一个爵位,封一个侯爵,以表进献土豆之功绩,观音婢,就封他一个进献侯如何。”
“进献之名,倒也贴切。”
长孙皇后品了一下进献侯的名字,倒也贴切。
“进献侯?”
“食邑才五百户?”
李怀安拿着封爵的圣旨,一脸的懵逼,看着不远处一脸堆笑,正在从李若秋那里接过两个五两一个的金饼当做喜钱的宣旨太监张阿难。
当然,前来宣旨的人员,并不是只有张阿难一个人,还有其他的随行人员,这些人也分别从李若秋和女婢桃那里领到了五两黄金的喜钱。
一时间,这些皇宫里来的太监们,脸上笑意如,嘴上道喜不断,非常庆幸能够接到这次出宫的差事,以前领到宣旨的差事,这些出宫宣旨的太监也是能领到的赏钱,最多,也不过是几两银子,少的,也就一小吊的铜钱,更甚者空手而归的也有。
今天这趟旨意竟然能够收到金饼当赏钱。
这可高兴坏了这些太监,也让他们心里记着了这个叫什么进献侯的新进贵人,以后说不得也要记下一份情分,哪怕不用还,以后再遇到给这进献侯宣旨的差事,为了多拿赏钱,也可以抢着来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