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何雨柱的阳光农场

关灯
护眼
第106章 赚钱的法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06章 赚钱的法子

“马华,你说什么?”何雨柱看向了自己的徒弟问道。

“啊师父,我说什么了?”马华有些害怕的看向何雨柱。

“你刚刚说你看电影买了什么?”何雨柱问道。

“哦。”马华一听不是什么大事,也是连忙堆起笑容道:“买的是葵,五分钱一小杯,可贵了。”

“是吗?”何雨柱想到了傻子瓜子,要知道这位可是个人私营第一批富起来的人,现在虽然已经开放了,但是很多事情还是不能明目张胆做的,并且何雨柱身上的资金也不多。

自己的姐姐说了想要一份可以晚上赚钱的工作,去电影院卖葵就是一份好工作呀,伱可千万不要小看卖葵,以为这是不入流的小钱,如果你这样想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那位傻子瓜子,可是用五分钱的瓜子,直接卖出了第一批“百万元户”。

在刚开始营业的年月里,傻子没有按斤两称重,而是创新性地把炒好的葵子分成小包,5分钱一小纸包,到电影院门口叫卖。

在一次采访中,傻子还记得第一次去电影院门口卖瓜子时,“赚了一毛九”,后来,“收入一天比一天高,很快到一天赚30块。”

一天赚三十块是什么概念,秦淮茹一个月的工资业绩27.5卖瓜子一天赚秦淮茹一个月的钱,

傻子说:那时,他从晚上八九点钟开始炒瓜子,一直到凌晨四五点钟,睡上两三个小时,就再起来分装,沿街叫卖。

他挑一个小扁担,挂着苹果篓子,里面装满瓜子,上面盖一张报纸,“打‘游击战’,被抓到(瓜子)就被拿走了,抓不到就是我的。”

这里有个问题就是,现在这个年头,抓这玩意的还真的很多,何雨柱想做,但是很怕自己的姐姐会被抓,只是想要赚钱就一定会有付出。

一分两分,一毛两毛,傻子用一麻袋一麻袋的零钱赚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一百万。

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是,当阴雨连绵时,他藏在家里的钞票都发了霉,等太阳一出来,傻子就把麻袋里的钱扛出来晾晒,绿绿的人民币铺满了整个院子,甚至屋顶。

傻子曾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起这个场面,他说,那是1976年,钱太多,又是零散的,家里放不下,他将钱装在油纸里,塞进罐子里,埋在巷子里。

发霉的钱有潮气,只好摆出来晒,“当时心里是有一些怨气的,就是让你们看看这些钱都是我挣的。”

所以何雨柱觉得自己还是要回去和自己的姐姐商量一下,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的姐姐要是愿意,她不怕,那何雨柱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并且何雨柱的阳光农场之中,有葵籽可以购买和种植,何雨柱不需要去购买原料,炒制的话自己也会,只要买一些报纸然后分装起来就好了。

这是一个很赚钱的买卖呀,要知道六十年代初的时候,在电视还非常少见的情况下,看场露天电影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每当看到宣传栏有放电影的消息,孩子们就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放学后,饭是可吃可不吃的,天还亮着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小伙伴们一个个拿着自家的板凳先占个“有利地势”,有时候为了多占几个位置,一股脑儿地把家里的板凳都搬出来了。

不像现在,家里的凳子都是统一样式,一次性能搬一摞出来。

那时候的板凳都是自己家里做的,高矮胖瘦全都不一样,有板凳有马扎,就得来回跑好几趟。即便这样,大家也干得倍儿起劲儿。

不过因为去得早,孩子们占的位置都是前排。等真正看了电影才知道,要一直仰着头脖子真是酸啊!后来就有经验了,位置不能太靠前,中间地儿才最有利。

“准备工作”就绪,就等着放映员拉大幕、摆放映机了。

用于悬挂放映幕布的架子是木质的,一横两竖,有将近10米的高度,属于永久性的,幕布则是临时挂上去的。放映员在幕布四角各穿一根绳子,绳子另一端拴一个砖头,使劲往上扔。

有时候看着放映员好几次扔不过去,小伙伴们乐得前仰后合。

后来还想过去帮忙,试着扔,人家正憋着火呢,少不了被骂一顿。其实小孩子哪儿扔得上去,就是图个乐。现在想想,把大砖头扔到三四层楼高,还得越过横杆,真是不容易。

等到银幕挂好、放映机到位,夜幕降临就可以看电影了。

那时候的电影都是些老片子,像《铁道游击队》、《刘三姐》、《地道战》之类的,播放的时候放映机的小马达还有轻微的咔咔声。

大多数孩子看电影时都不太专心,东瞅西望,一会儿看看看放映机的光柱,到底照射出什么虫子,一会儿抬头看看夜空。有时候看见流星,就开始骚动:“流星!流星!”一双双小手全举起来,后面大人忍不住了拿着扇子一通打:“给我放下!好好看电影!”

一场电影1—2小时,放映结束后,家家户户搬着凳子陆续散去。

当时放电影的地方被称为“大广场”,如果你在这里卖瓜子葵,嘿嘿,这可是一份好收入,除了这露天电影,早年间的电影院也让人留恋。

和别地儿不同的是,四九城的电影院不少都是戏园子改建的,如大观楼电影院、天桥电影院、中华电影院、珠市口电影院等。

现在四九城一共有五十座的电影院,当时比较有名的电影院,包括大华、市、紫光、大明、长虹、胜利、红楼、地质礼堂、西单剧场、儿童剧场、工人俱乐部等等。

此时四九城电影院全年放映的场次是354812场,观影人数多达34626万人次,被称为电影事业的“黄金时代”。

那时候,每逢有新的电影要上映,影院门口的板子上就会张贴醒目的电影画报,能排上队买上票的就可以激动地去看电影了。

进了电影院之后,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厅,几百号人都坐在一个厅里。座位都是木质的折叠椅,起身的时候一不留神都可能拍到屁股。

那时候都是胶片电影,一部电影拷贝大概有五六盘,由相邻的几个电影院共用,按放映的时间顺序先后传递。

这专门送拷贝的人就是跑片员。

1982年《少林寺》轰动全国,几家电影院24小时轮放,这可累坏了跑片员,很多人都是骑着幸福250驮着拷贝满城赶场子!

一场电影最少一到两个小时,人们难道就这么干坐着,总要吃点小零食,那个时候有什么小零食,葵就是最好的零食。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穿成假孕太子妃 吾本山神 这个牧师超正义 金乌她真的好想红 让你送外卖,你到处招惹嫌疑犯 萌翻宝宝最强娘亲 穿成最后一只九尾狐 不驯(强强) 被全家读心后,假千金成了团宠 从吞噬星空开始不做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