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敢打伤卫青确实情有可原,就算有罪,也罪不致死,霍去病射杀他,有些冲动了,也是他的污点吧。
而刘瀚不想人打了一辈子仗,最后自杀的李广,唯一的孩子就这样死了,也不想让霍去病背负污点,所以,这李敢他是要保下的。
而站在卫青的角度来看,皇上出发前特地发密诏给他,说李广年纪大,运气也不好,这一战很重要,关乎大汉的兴衰,所以不要用他做前锋。既然皇上这么说了,他卫青还能怎么办?难道抗旨?无奈只能不让李广打头阵,让他分兵袭击匈奴后方。
结果,他运气真的差,迷路了,人家卫青又不是故意的,等大军汇合了,你迷路了,总得报告吧,不然我怎么跟陛下交代?他让李广交代迷路的原因也是恪尽职守,没有错吧?
既然他们都没有错,那错的是谁?
李广吗?他从军46年,大战近乎百次,匈奴畏服,谓之飞将军,他哭着求着,求来了一个前将军的位置,他把一生最后的希望压在了漠北之战上。
结果,卫青让他分兵,然后迷路了,他有错吗?
似乎也没有,只能说天意弄人。
若是最开始就不给他希望,不然他当前将军,后面也不会那么绝望了。
人最怕的是你掉入山谷中,伱已经快丧失希望的时候,别人突然给你一根绳子,你爬到一半,已经精疲力尽了,结果发现绳被人剪断了……
那汉武帝又错吗?站在他的角度看,一个60岁的老将军,跑得我大殿中哭哭啼啼,痛哭流涕,说想为大汉尽忠,想出征匈奴,想当前锋,想立功封侯,他心一软,就答应了。
后来仔细想想,这一次大战不是儿戏呀,十万将士的生命,大汉举国之力,马虎不得,李广确实以前没有特别耀眼的战绩,多次全军覆没,运气感觉很差,还年迈了,让他当前锋,是不是太冒险了?万一又全军覆没,对士气影响太大了……
一番考虑,汉武帝觉得自己答应得欠妥当,但皇上金口玉言,不能随便改口的,不然对帝王威信影响很严重,只能给卫青写密诏了……
所以,无论从卫青了,李广自己,还是汉武帝的角度来看,李广的死他们都没有太多过错,只能说天意弄人。
生活中的事十之八九不会尽如人意的,所以你有时候总会感觉天意弄人。
历史上有大成就的人,有几个的命是真的好?一帆风顺?
就说那几个出名的千古一帝,早年,或者晚年都过得不好,
秦始皇嬴政,他和赵姬在赵国生活了长达十年之久,秦赵是世仇,他在赵国的日子可以想象了,随时可能会死,面临各种这样的欺辱,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13岁的时候,他继承了秦国的王位成为秦王,但吕不韦压制他,最信任的弟弟背叛他,相依为命的母亲要情人不要自己……
汉武帝刘彻,天降皇位,但早年坐不稳,几次面临被废的危险境地,晚年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导致民怨沸腾,不得已下罪己诏。
还逼死了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皇后,以及自己寄予厚望,培养了三十多年的太子……
唐太宗李世民,大半个大唐都是他打下来的,结果父亲一直画大饼,平衡他和大哥太子李建成的势力,天策上将始终是天策上将,不是太子,还差点被李建成毒死。
最终,他选择发动宣武门之变,弑兄逼父,血染皇宫,结果自己的儿子不如意,寄予厚望的太子造反,几个孩子对皇位虎视眈眈,晚年孤独……
洪武皇帝朱元璋,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饿死,想给他们埋葬,都没有土地,当过和尚,要过饭,忍饥挨饿,孤苦无依。
然后被迫从军,一步步打天下,几次面临生死危机,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还是他最宠爱,培养了大半生的继承人,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些千古一帝,影响后世无数人命运,决定当代千万人生死的帝王,尚且有这么多不如意,普通人想一帆风顺,万事如意,更是痴人说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