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灵帝驾崩
大汉如此腐朽,对与叛乱自然应顾不暇。
公元186年,张温统率诸郡的步、骑兵十余万驻扎在美阳。
边章、韩遂也进军美阳,张温与他们交战初次失利。
十一月某天夜间,有流星照入敌营,流星如火,长达十余丈,照亮边章营中,驴马都发出叫声。
“将军,妖星入营,此为不降!”边章的手下看向他和韩遂。
“暂时撤军。”韩遂、边章军对视一眼,都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想要退回金城。
第二天,董卓得知这件事情,大喜过望,“哈哈,天助我吔,追!”
随即与右扶风鲍鸿等合兵进攻边章、韩遂。
“杀啊!”
一番追杀,叛军急着回城,自然不想交战。
我愿带领一万人,去截断敌军的运粮道,将统领大军跟在后面接应,叛军必然会因疲惫饥饿而不敢应战,退回羌人腹地。
古代的名将受命统军出征,没有不靠断然诛杀以成功的。
孙坚上前附在张温的耳边悄声说道:“董卓不怕获罪,反而气焰嚣张,口气很大,应该按照军法‘受召不及时到达’一条,申明法令,予以处斩。”
“将军,现在怎么办?”
张温不忍心动手,便说:“你先回去,时间一长,董卓会起疑心的。”
可即使他谨慎,这里是叛军和羌族的地盘,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
“文台!”末将在孙坚也站出来了,他这次是参军事。
“末将在!”
我观察董卓的言谈举止,对您不尊重,轻视长官,举止无礼,是第一条罪状;
边章、韩遂叛乱一年多,应及时征讨,而董卓却说不可,动摇军心,是第二条罪状;
董卓接受委派,无功而回,长官征召时又迟迟不到,而且态度倨傲自大,是第三条罪状。
“我现在命令你们带领三万人追击!”
“将军!”董卓还想说什么,被张温挥手打断了,“老夫是车骑将军、假节,怎么指挥不动你了?”
于是,董卓追,他们逃。
张温摇头说:“董卓在黄河、陇山之间一向有威望,如果我今天将他杀死,西征将没有依靠。”
一看见敌军败退,张温立刻派周慎和孙坚率领三万人追击,这是想摘董卓的桃子呀。
董卓可是非常谨慎的,他先派遣别部司马刘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进军。
这一下,周慎感到恐慌,丢弃辎重撤军。
孙坚于是告辞而出,这又是一个杀董卓的好机会,可惜错过了。
而边章、韩遂分兵驻守葵园峡,反而将官军的运粮道路截断。
“不敢!”董卓无奈,只能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
他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
这边,在张温的要求下,董卓率领三万人去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
参军事孙坚向周慎建议说:“周将军,叛军据守的城中缺少粮食,将从外面运入。
张温得知董卓撤军,以皇帝的诏书征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晋见张温。
张温责备董卓,而董卓应答时毫不恭顺。
“这……羌族的先零部落也是叛军中的主力,破虏将军,我现在命令你带领三万大军去讨伐他们。”
张温得知,非常高兴,
“荡寇将军周慎!”
“文台,如今,叛军退守榆中城,已经是惊弓之鸟,我们应该围住他们,而不是放跑他们回到驻地。”
另一边,周慎率领三万人追剿边章、韩遂。
“将军,应该先解决韩遂和边章的叛军。”
“诺!”两人大喜。
“将军!”孙坚还想劝说,结果被周慎用眼神制止了。
“派人去渭水中拦水修建堤坝,对外说我们粮食不足,靠捕鱼充饥。”董卓倒是不慌不忙,迅速发布命令。
周慎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直接率军将榆中城团团围住。
孙坚估计看出董卓狼子野心,便说:“将军亲自统率皇家大军,威震天下,何必依赖于董卓?
如果将军对董卓加意拉拢,不立即诛杀,那么,这将损害统帅威严和军中法规的过失呀。”
“末将在!”
到那时,我们再合力围剿他们,就可以平定凉州了。”
董卓自然不干,离开拱手道:“将军,我也请战去追击叛军。”
等到羌人发觉而追击时,董卓早将堤堰决开,河水已深,致使羌人无法过河追赶。
“他们已经败了,不足为虑,你现在首要的任务是讨伐羌族的先零部落。”
最终,董卓大获全胜,斩首数千级,边章、韩遂败退榆中。
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
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这一下,董卓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了。
时光流转,各地的反叛不断,朝廷只能勉强镇压,非常的勉强。
此时的东汉朝廷就像是100岁的老人躺在床上有气进没气出的,随时可能升天的感觉。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刘焉目睹汉灵帝治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的的现象。
他向灵帝建议:“各地到处发生叛乱,是由于刺史权小威轻,既不能禁制,又用人不当,所以引起百姓叛离朝廷。
应该改置州牧,选用有清廉名声的重臣担任。”
刘焉内心里想担任交趾牧,但侍中、广汉人董扶私下里对刘焉说:“京城洛陽将要发生大乱,根据天象,益州地区将出现新的皇帝。”
于是,刘焉改变主意,要求去益州。
正好益州刺史俭横征暴敛,有关他的暴政的民谣广泛流传;
再加上耿鄙、张懿都被盗贼杀死,朝廷就采纳刘焉建议,选用列卿、尚书为州牧,各自以本来的官秩出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