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老四则在一旁仔细地听着两人的对话,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赵璎珞、陈敷与蒋老四三人正欲回宫之际,入内都知王守恩急匆匆地赶来,气喘吁吁地向公主殿下禀报:“公主殿下,金国使者已经抵达开封,现正于驿馆安顿。”赵璎珞闻言,微微点头,沉声问道:“可知金国使者是何人?”
王守恩回答道:“回公主殿下,金国使者乃是韩昉。”
赵璎珞闻言,微微一笑,心中已有计较。她对王守恩道:“知道了,你且去传话给韩昉,让他明日朝会时再见。”
第二日,天色未明,皇宫门外已是人影绰绰。
群臣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夜色中汇聚成一片繁星般的光亮。
这些灯笼或圆或方,有的画着精致的鸟纹饰,有的则简单朴素,只以红纸糊就。
但在这漆黑的黎明前,它们却都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芒,照亮了群臣们或忧或喜的面容。
大臣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他们的话语在寒冷的空气中飘荡,与远处偶尔传来的更鼓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神秘的氛围。
夜色中,灯笼的光芒随风摇曳,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朝会而惴惴不安。
在这等待的时刻里,有的大臣闭目养神,仿佛在默默祈祷着朝会的顺利;有的则来回踱步,似乎想要借此驱散心中的焦虑。
他们的身影在灯笼光的映照下,拉长了又缩短,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
臣们提着灯笼,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他们都在揣测金国使者这次前来大宋的意图。
“听闻金国使者已经到了开封,这可如何是好?”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哼,金国狼子野心,此番前来必定是有所图谋。”另一位大臣冷哼一声,满脸不屑。
“话也不能这么说,或许金国使者此来,是真心求和也未可知。”一位中年文臣摇了摇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求和?哼,金国势大,他们会放下身段来求和?简直是笑话!”又有一位武将嗤之以鼻,显然对求和之说并不认同。
就在这时,枢密院事朱胜非走了过来。他是武将之首,自然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朱大人,您怎么看?”有人忍不住问道。
朱胜非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金国使者此来,意图难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大家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他的话音刚落,文臣之首吕颐浩也走了过来。
他手里拿着一个烧饼,一边吃着一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你们啊,就是喜欢杞人忧天。金国使者此来,依我看啊,就是来求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