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脑子你也是个渣渣!”
姬青的声音传来,让王玄策缩了下脑袋。
嘴里嘟啷道:“去就去,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看书吗?整的和个莽夫似的。”
李承乾这段时间很忙,简直就是脚不沾地的忙活。
因为朝廷已经议定,编篡一部旷世巨著的决议!
太子牵头,孔颖达,萧瑀,就连李纲都成为了主编篡人。
当这个消息传播开来后,大唐各地都有人给长安熟悉的人来信,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有早已一心教书,不问世事的老先生们直接去了当地刺史府,把当地刺史骂了个狗血喷头。
“朝廷到底什么意思?这么重要的事就让几个只知道功名利禄的小人来做?朝廷难道瞎眼了不成?”
“反正老夫不管,要是这里面没有老夫,到时候老夫就带着学生去长安找陛下评评理,是老夫的学问不够,还品德比不上他们?”
“怎么,不信?”
“好,老夫这就写信,问问老夫的那些老友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
当地刺史额头冒汗,连忙拉住老夫子,说什么也能让他写信。
要是这事传出去,自己还怎么做人?
还不得被天下读书人给喷死。
这还是地方贤达,在长安早已不问世事的老夫子颜推之,直接就来到皇宫将皇帝给喷了一顿。
就这完了皇帝连个屁都不敢放,连忙劝老先生不要激动,身子要紧!
不由得李世民害怕啊!
老夫子现在就是大唐读书人的老祖宗,要是在皇宫出来什么意外,估计全朝堂的文臣都得来个集体辞官!
最后好说好歹,才将老先生安抚住,让他专门监督,查漏补缺,省的‘小年轻们’搞出笑话来。
李世民现在简直就是痛苦并着快乐,他还是低估编篡一部汇聚古今文献巨著对这个时代读书人的影响力。
据长安、万年县令上报,就这一个月时间内,就有不下百位在各个领域有巨大影响力的夫子来到长安。
更不要说一些稍有名气的读书人了,李世民就算提前做了一些布置,也被搞得手忙脚乱。
这些人可都是在读书人中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并且一个个年纪都不小了,这要是出个意外,自己这个皇帝还不得被骂死?
最后实在人太多,他想了下,直接大手一挥,将将芙蓉园腾出来,哪里房间更多,地方够大,足够他们折腾了。
李世民此举,瞬间就赢来了众多读书人的赞誉,上表感谢的奏疏更是收的手软,整日里就知道傻乐。
他是高兴了,但这可苦了李承乾这个太子了。
他忙前忙后,简直和孙子一样照顾各位老夫子。
但他也是乐在其中,现在谁人不说一声太子贤德?
“听说当初殿下建议陛下编书时,姬松那小子竟然敢反对?可有此事?”
这时一位老夫子问道。
李承乾心里咯噔一下,强笑道:“好畤侯也是好心,毕竟此事耗费巨大,用时日久.”
老夫子大手一挥:“殿下不必为他说话,太子贤德,但我们不得不说两句。”
“根据太子奏疏上所言,此书将会汇集自先秦百家以来的儒道释等百家典籍,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百工,军事,农事。这样一部旷世巨著对我汉族来说,将是旷古绝今的盛典,他竟然敢阻止?李纲是怎么教的弟子?”
李承乾心里愧疚不已,说道:“其实这事.”
“太子贤德老夫已知,却不必为他开脱。”
“好畤侯姬松的大名,老夫也是听说过的,不管其所作所为都当得起奇才之名,但怎么在此事上如此糊涂?”
李承乾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听着像是在骂姬松,但听到他耳中,却是在骂他啊!
这些骂名都是松哥儿为孤背的,本来以为只要自己不说,这事也就过去了。
但没想到还是传来出去。
他知道,这后面必定是松哥儿自己故意散播的原因。
但这让他情何以堪?
“谁在骂老夫的弟子?”
正当李承乾想要说什么时,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
李纲来到大殿,虎目巡视一圈,最后看向太子旁边的老者。
“傅奕,是不是你在这儿大放厥词?”
李承乾一看不对,连忙劝阻道:“夫子,误会,误会.”
傅奕一把将李承乾拉开,对李纲不屑道:“就是老夫说的,怎么,想替你弟子出头?”
李纲并没有生气,而是笑呵呵道:“你个老村夫有何资格说我弟子不是?他再怎么说也是为我大唐立下大功的。”
“而你”
斜眼看着傅奕道:“你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平生又没什么值得称道的作为,谁给你的勇气敢诋毁一个为国朝立过大功的国侯?”
傅奕气的吹胡子瞪眼,指着李纲颤抖着身子,骂道:“老匹夫可敢再说一遍?”
“再说一遍又如何?你是为百姓造过曲辕犁,耧车这样的神器,还是曾经马踏突厥王庭,擒颉力于陛前?老村夫有何颜面说三道四?”
傅奕气的哇哇大叫,掀翻案几。
“老匹夫,老夫和你拼了”
李承乾大急,连忙喊道:“都是死人啊,还不快拉开!”
周围守卫这才恍然,连忙将俩人拉开。
其他人看到这里也赶紧过来劝阻。
孔颖达拉开李纲,苦笑道:“你何苦难为他啊,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还真能将姬松怎么样不成?”
“就算他敢,那也得有着个本事啊!”
李纲看到傅奕被拉走,这才整理整理衣服,不屑道:“我就是看不惯他那副模样,不就是编了几本书吗,你看看他那得意样儿。”
孔颖达摇头道:“你这护犊子的脾气什么时候能改改?你那弟子这次确实有些奇怪,按理说不应该啊!”
李纲看到周围没人,在孔颖达耳旁说了几句。
“不会吧?难怪,难怪感觉哪里不对!”
孔颖达恍然大悟,太子他们还是了解的,不可能突然就有编书的想法,原来都是姬松的注意。
并且还甘愿充当垫脚石,为太子扬名?
不过他肉有所思,对李纲感慨道:“到底是聪明人啊,听说姬氏嫡子和太子嫡女定了婚约?这下姬氏百年富贵是有着落喽!”
正所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姬松损失下名望,却为姬氏打下百年兴盛的基础,和这相比,一点树大招风的名望根本不值一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