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问的突然,马周一时间没反应上来,想了下说道:“恕臣无知,好畤侯的大名臣当然知道,但从未见过,也不曾了解,只是听闻好畤侯正在京畿道处理治田事宜。”
“你呀你,还是这么谨慎。姬松那小子虽然年幼,但这些年做的事情可不少,朕不信你不知道?”李世民笑道。
马周能听出他对好畤侯的喜爱,不然也不会称呼的如此亲密。
马周闻言有些赫然道:“是臣的不对,其实当年还想拜访好畤侯呢,只是不曾有过机会。且听说他常年不在长安,这事也就耽搁了下来。”
“拜访?他有什么可拜访的,也就是有点小聪明,办事还算得体罢了。”嘴上说的挺不屑的,但任谁也能听出这话里的自豪。
毕竟姬松算是皇帝一手带出来的,为了他还将司农寺给拆分重新组建。现在的司农寺早已不是原先那个清水衙门了。
每天不知道多少人打破脑袋想往里面钻,但毫无意外的是,不管你有多强的背景和关系,在好畤侯哪却没有丝毫用处。
因为好畤侯的背景和后台比他们更大,只有老老实实去考核,通过就留下,进行下一步考察。
没能通过的,就只能从哪来到哪去了。
所以,此时司农寺的官员虽然很多,但流动性也大。要是办事不利,或者不能胜任其职能,就只有被退回去的命运,谁来说也不好使,因为他们根本就见不到好畤侯的本人。
听到皇帝的话,马周一笑,说道:“这陛下就不知道了吧!好畤侯现在在大唐的名声可是很响亮的。
不说他的功绩,就是他的才名,也让很多文人士子追捧不已!就是臣当初也是冲着他的才名去的。”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不得不感叹这小子的本事,不管是经学还是诗词,都是大唐首屈一指,也不知道那脑子是怎么长的?
“你们啊”
李世民无奈摇摇头,转而却说道:“你对他的开荒挖渠之举,如何看待?”
马周的神色有些凝重,想了下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在当今!”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在当今!这有些过了吧!”李世民没想到自己看重的马周竟然对姬松此举如此看重。
“毫不为过,陛下!前人也曾想过如好畤侯一般,用增加田亩的数量来缓解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
但却没有系统的,持续的贯彻下去,很多时候都是半途而废。但是好畤侯不同,他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和后勤调度能力。
再加上陛下毫不干涉且全力支持的态度,这才使得好畤侯在处理这件事上如鱼得水。只要持之以恒,不出二十年,至少能为大唐增加百年底蕴。
马周说的时候有些激动,对皇帝一礼,郑重道:“请陛下一定要将此政令明确规定,并请好畤侯详细记载处理问题时的办法和手段。
这将是缓解我大唐将来因人口增加,土地问题矛盾日益尖锐的无上良药啊,陛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