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现象,在种家的战机发展进程中,有着非常直观的体现。
其实,种家在战机上的发展,并不算太晚,早在建国之初,种家就从毛熊引进了一批米格-17和米格-19,彼时,种家的空军就由这些家底起步了。
靠着仿制毛熊的米格-17型,种家在55—56年,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成功研制并制造出,种家第一种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代号为“壁画”的歼5战斗机,在56年,原型机就首次试飞成功,并参加了56年的国庆大典。
同时,以歼5基本型进行改进,设计制造出了歼5甲型夜间歼击机,作为一种夜间歼击机,增强了夜战能力,机头前部安装了鱼嘴状雷达罩,还将发动机改为了涡喷-5乙型,武器部分为一门37毫米航炮,两门23毫米航炮,还可挂载各类航空炸弹,该机型在54年研制,56年首飞成功。
而后,模仿米格-19,又生产出了歼-6基本型,也被称为歼-6丙型,代号为“农夫”,该型号在58年开始研制,60年投入生产,64年开始进入空军服役。
之后又衍生出了歼-6乙,别名为东风-105的歼击机,这款歼击机在59年研制,63年进入试飞阶段,但乙型没有安装航炮,只能搭载“霹雳”系列空对空导弹。
从那个时候的科技水平来看,米格-17、米格-19,整体的技术水平,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比鹰酱的科技水平,也不遑多让。
而种家仿造这两个型号所制造的战斗机,在当时来说,也都并不落后。
然而,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六十年代的时候,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以及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代差,就开始慢慢的显现了。
尤其是到了七十年代,鹰酱的航空工业,那时候,更是一骑绝尘,处于绝对的世界领先行列。
当时还能与鹰酱抗衡的毛熊,虽然在整体国力上不弱于鹰酱,但在航空工业领域,还是和鹰酱有着一定的差距,勉强能追上鹰酱的脚步。
而种家,由于一些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非常不乐观的国际环境,使得种家的航空工业,开始处于非常缓慢的发展当中。
虽然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种家也陆陆续续的研制并生产出了,歼6、歼7、歼8等型号的战机。
但一个是仿造米格19型,另两个都是仿造米格21型而制造出来的。
不管是米格19也好,还是米格21也好,一个是准二代机,另一个是二代机,都是50年代设计生产出来的产物。
而等我们在七十年代,仿造这两个型号的战机制造出来,并开始服役的时候,鹰酱等西方发达国家和毛熊,都已经开始玩三代机或者四代机了。
这不妥妥的,出生即落后!
可以说,从六十年代开始,种家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就已经落后了西方二三十年之多。
林胜利后面的话,让陆总工若有所思。
陆总工想了想,捡了一些可以说的说道:
“我们种家的航空工业,相比于鹰酱等西方发达国家,确实起步就比较晚,基础也相对薄弱,现在能走仿制的路子,自行设计、制造出来自己的战机,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林总工你说的也有道理,那么,要杜绝这种技术代差的发生,要怎么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