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随着傅廷硕,去往了大周的皇宫。
在去往大周皇宫的路上,这九位武皇,则是轮番的怪罪傅廷硕。
怪傅廷硕,不早早的跟他们说秦澈已经是武帝这件事情。
害的他们险些得罪了武帝,害得他们自己差点小命不保。
除了抱怨之外,他们也各种正面和侧面的打探一下,秦澈与大周还有秦斯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都是公开的,如果他们有心去查的话,还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
所以傅廷硕也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直接说出了秦澈与秦斯之间的关系。
听到秦澈是秦斯的爷爷辈的存在,他们再次震惊了。
秦斯的年龄还是很容易知道的,而秦澈是秦斯爷爷辈的。
那秦澈的年龄,就真的非常、非常的年轻了。
这样一位年轻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武帝,能够让他们跟随,他们对自己未来的路,真的是越发的充满了希望了。
就这样带着满满的干劲,一众人一起来到了大周的皇宫当中,并且在御书房当中见到了秦斯。
见到秦斯之后,九个武皇,轮流的表示着自己的忠心。
一时间让秦斯都糊涂了。
直到傅廷硕传音,与他说明了事情的整个经过,秦斯才明白。
这些高高在上的武皇,对自己为何会如此的客气了。
原来这里面完全是因为秦澈,与自己的什么王霸之气,那是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
虽然跟自己的王霸之气没有关系。
可是能够完成对昊天大陆的大一统,对秦斯来说,那已经是无上的荣耀了。
是不是依靠秦澈,这个真的没有什么关系。
难道说现在大周能够拥有今时今日的成就,就跟秦澈没有关系了吗?
显然不是。
大周能够拥有今时今日的成就,大半都是秦澈的功劳。
所以再沾点秦澈的光又能怎样呢。
秦斯直接对这九位武皇以爱卿相称了。
九位武皇,对秦斯这样的称呼,倒是也并无意见。
在来的路上,他们已经从傅廷硕那里,知道了秦斯与秦澈之间的关系。
虽然了解的不详细吧,但是从透露出来的只言片语,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秦澈对自己这个侄皇孙,还是比较的看好的。
给他的支持也足够多的。
秦澈看重的人,他们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造次的。
当然秦斯对他们也是足够热情。
给他们的尊重也是让他们非常舒服的。
比如说他们九个去了皇道盟所在的边境之地之后,秦斯会给予他们怎样的支持。
秦斯还表示,自己会去秦澈那里,替他们求取他们所需要修炼的丹药等等。
一场交谈下来,直接君臣尽欢。
从大周的皇宫离开之后,九个武皇,就几乎在同一时间,拟定了昭告天下的文书。
宣布将他们的皇朝,自愿的并入到大周。
同时他们也资源尊秦斯为唯一的皇帝。
这样的变故,那可真的是惊天之变。
大周虽然占领了三大皇朝之地,同时又占据了不少王朝之地。
可是没有被大周占领的地方更多。
比如说九大皇朝的地盘。
然而现在,九大皇朝,竟然公开的表态,愿意直接并入大周,接受大周的管辖。
这就表明,大周已经用实力征服了他们九大皇朝了。
而且还是绝对碾压级别的实力,否则的话怎么可能如此轻松,兵不血刃的就让九大皇朝服软呢?
从这里面就说明了大周的真正实力,还在他们的猜测之上。
另外就是,九大皇朝这样的表态,分明是不给其它王朝任何选择的机会了。
九大皇朝都投降了,他们还坚持个什么劲呢。
于是乎。
整个昊天大陆,只要是上了规模的势力,皆是纷纷上表,表示愿意归入到大周的管理范围之内。
至此,昊天大陆终于是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
九大皇朝的武皇,按照秦澈的吩咐,已经进入到了原本皇道盟所在的地方。
边境之地由他们彻底的接管了。
秦斯则是让丁洋立刻着手,派人去接管那些并入进来之地的政务。
这让丁洋变的异常的忙碌。
大周这些年下来,虽然通过科举,积累了许许多多的后补官吏。
大周一直出钱养着这些后补官吏,就是为了当大周扩张到一地的时候,这些后补官吏可以立刻顶上去。
把大周的制度,以及大周的各种礼仪带过去。
这些年下来,大周供养的候补官吏,早就已经超过了百万之数。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然而。
这一次下来,这百万之数的官吏,全部铺下去,都完全的不能不够用。
依然还有大量的空缺,需要大量的官吏来填补。
这对丁洋来说,真的是甜蜜的烦恼。
实在是这一次,并进来的地盘实在是太多,又太广了。
为此,丁洋不得不跟秦斯商议,对大周进行重新的行政划分。
如果按照现在的行政划分,就算是他们再有一百万的官吏丢下去,那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为今之计,就只能是重新的进行行政划分。
把彼此相联但是过去分属不同势力的县、府、州,重新的合并成为一个新‘道’。
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减少官吏的使用量。
然而就算是经过了这样一番合并下来,大周的供养的候补百万官吏,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最终经过了丁洋的规划,现在的天下,被重新的划分成了九十道。
每一道之下,少则有三个州,多则有六个州。
而在每一个州的下面,府和县的数量就完全不固定了。
毕竟在这样的武者社会,城池这个概念还是很重的。
一个城池里面的人,可能终其一生都不会离开这座城。
故而想要把两个城池合并,那就几乎没可能了。
因此两个城池就必须要保留两套官吏班子。
这就是县衙,也是大周最小的行政单位了。
县衙这样的行政单位,根据丁洋的统计。
总数竟然超过了十万之数。
十万县衙就需要十万的县令,除了县令之外,还有其他的官吏。
一般一整个县衙下来,官吏的数量少则几十,多则上百。
这样一番计算下来,仅仅是县衙就需要上百万官吏。
到了州府两级,虽然数量少了,可是需要官吏的数量却是上去了。
所以大周之前的百万后补官吏,那真的是杯水车薪。
为此丁洋不得不建议秦斯,再开两次恩科。
尽可能的快速的扩大文官的队伍,把那些要害的空缺,都换上真正忠于大周和秦斯的人马。
秦斯对于这样的提议,自然是不反对的。
于是一封封的诏令,从大周的皇宫出去。
迅速的传遍了现在的崭新的大周。
连开两年的恩科。
面向所有人公开的增补人才计划。
这真的是让那些底层的读书人,瞬间感觉天亮了。
他们很多人都是听说过大周的科举的。
对于大周科举制度,他们是心神向往的。
可是苦于距离上的问题,他们只能是干瞪眼羡慕。
他们只是读书人,不是武者。
很难跨越数万里的距离前往大周。
不要说读书人,就算是武者想要平安跨越万里都难。
不过现在好了,大周的科举,直接到了他们家门口了。
这就不用他们东奔西跑了,他们只需要在家就能参加科举。
如果他们一关关的通过了考查,就算是去往大周,路上的安全也不需要担心。
大周早就下过严令,任何人敢对进京的举子出手,就等于是对整个大周出手。
那就是整个大周的敌人,任何人都可以诛杀。
诛杀之人还能获得大周丰厚的奖励。
因为有太多的前车之鉴,所以现在见到大周进京赶考的车辆,土匪路霸都是避而远之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