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阿鲁台幸运的躲过了刚才的枪林弹雨,他麾下的战马却没他那么好的运气。
这匹战马前蹄踩进了陷马坑,猛地将背上的阿鲁台甩了出去。
与此同时,像阿鲁台一样被战马甩飞的鞑靼骑兵,还有三百余人。
那些躲过第一道陷马坑的鞑靼骑兵,继续向前奔袭,眼看距离明军火铳手仅有三十步之遥,胯下战马却纷纷失足落入了明军更大的陷马坑之中。
就在阿鲁台从地上爬起来,大声呼喊周边骑兵聚集起来的时候,对面的明军已经向他们发起了冲锋。
“杀!”
朱能内穿生丝软甲,外披一层锁子甲,手执一把厚背长砍刀,骑着战马绕过壕沟与障碍物直奔阿鲁台而去。
远处,一名鞑靼骑兵刚爬起来,发现朱能骑马杀向阿鲁台,连忙捡起他刚才掉落的利箭,瞄准朱能,搭弓就射。
一切都发生在数息之间,朱能闪避不及,被利箭射中了左肩。
不过,他却咬着牙,挥动手中砍刀,把箭矢砍断,继续杀向了阿鲁台。
他之所以有这番表现,除了锁子甲挡住了箭矢的大部分冲击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他身上穿了一件生丝软甲。
这种生丝软甲,本质上就是一件以生丝为布料,采用极细密的技术编织而来的绸衣。
无论是普通的箭,亦或者寻常火铳射出的石头子弹、小铅弹、小铁弹都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或子弹带着绸衣一同没入血肉之中。
战后军医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或子弹从伤口中取出。
据说这种特殊的绸衣最早出现在成吉思汗时期,大大减少了蒙古军队在战争中的死亡率,也让蒙古军队伤兵康复的机率大大增加。
朱高煦当然不会放弃使用这种特殊的绸衣。
早在洪武末期,他在北方节制军务之时,就已经找工匠做出了这种生丝绸衣。
但是,那个时候的生丝绸衣还不够完美。
等朱棣继位,他成为太子之后,在墨巧司的工匠不断改良之下,极具使用价值的生丝软甲才被制造出来。
可惜这种内嵌金丝的生丝软甲制作工艺特别复杂,所需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不是一般的高,保存起来也相当麻烦。
因为生丝耐光性差,受日光照射容易脆化泛黄,强度降低,日晒超过两百小时,其强度将损失约一半。
这就导致一件成品生丝软甲的使用年限大概只有不到两年。
故而,有资格穿生丝软甲的人,除了朱高煦之外,也就剩下了包括朱能在内的十几名高级武将。
其他随驾文武穿的都是寻常生丝绸衣,并非生丝软甲。
“太师,明军火器威力过于强大,我方伤亡惨重!”
两名鞑靼勇士一左一右护住阿鲁台之后,左边那名战士说道。
“太师,属下愿意为您殿后!”
右边那位战士急切的说道。
阿鲁台却推开那两个人,紧握手中弯刀,望着即将奔来的朱能,高声喊道:“老夫还没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