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躬身道:“陛下,魏国公骁勇善战,领兵北征,定能马到成功。”
“陛下,臣愿领兵!”徐辉祖恭声道。
宁王朱权争着道:“若论智勇韬略,臣弟更胜魏国公一筹,请陛下恩准。”
“父皇,魏国公随开国元勋征战多次,屡立功劳,名声远播,定能一战功成。在过些时日,十七叔就要出海就藩,肩负着建立藩国之重任。而即将建立的宁国位于孔雀半岛东南部,与海外番邦多有接触,可谓是通商之门户。”
朱高煦见宁王朱权抢着要统兵,自然不会让其如愿,当即转身向朱棣奏言道:“诸藩改封海外建国,宁国的建立意义重大,其影响力远远胜过北征。我大明兵多将广,出征漠北,由魏国公挂帅定可凯旋,十七叔不可置出海建国于不顾,因小失大,不分轻重。”
宁王朱权再次力争道:“陛下,领兵作战,正是臣弟之所长。若论谋略,臣弟不一定会输给魏国公。朝廷派兵北征,既然魏国公能去,臣弟为何就不能去?”
徐辉祖不好怼宁王,只是低声应付道:“陛下,宁王殿下文韬武略远胜于臣,臣愿为宁王殿下马前先锋。”
“太子殿下高瞻远瞩,思虑周全。由魏国公挂帅,实为稳妥,请陛下圣断。”
方孝孺躬身行礼道。
“好了,不要再争了。区区反贼,何必惹得诸位如此大动干戈,唇齿相争?犯不上!”
朱棣大手一挥,目光落在徐辉祖身上,道:“徐辉祖,你即刻挂帅,准备出征。”
“臣领旨。”
徐辉祖躬身领命道。
朱棣看向夏原吉道:“郁老尚书因病不能理事,朕让你夏原吉暂理户部事,如今朝廷北征,你要马上准备北征的军饷粮草。”
“臣有一事,要请陛下明示。”
夏原吉躬身作揖道。
“说。”朱棣道。
夏原吉恭声道:“漠北反贼定要铲除,可要筹备银两与粮草,臣却是左右难顾。征西之事,尚未定论,暂且不说。是不是能把营建新都的事先停一停,等徐将军大捷,朝廷的财政压力得到缓解之后,再继续修建新都?”
“不可!”朱棣毫不犹豫道。
他顿了顿,缓声解释道:“你只知道钱的时候左右为难,却没有看透,若朕此时坐镇北都,阿鲁台岂敢轻举妄动?建新都的事,不仅不能停,还要加快!以最快的速度,给朕修建新都,听明白了吗?”
“微臣遵旨。”
夏原吉不得不躬身领命道。
半个时辰后。
夏原吉回到家,对他的妻子吩咐道:“夫人,给我找几套衣服,陛下新派了差事,没有十天半个月,我恐怕是不会回来。”
“行,我现在就去准备。”夏妻爽快的应道。
夏原吉补充道:“把那两个拔火罐也带上。”
三天后。
夜里。
户部署衙。
各主事、郎中正在加班加点的计算粮草与军需物资。
户部侍郎卓敬走过来问道:“算好了么?”
“好了。”一位户部主事答道。
卓敬道:“行,把账册交给我。”
此时,夏原吉光着上半身,用腹部撑着身体趴在榻上,背上吸着两个竹筒火罐,左手拿着账本,右手正在拨弄算盘。
在榻的旁边,有一堆木炭在暖炉里燃烧,释放着热气。
“康少监。”
一名官员见康平提着灯笼走进署衙,于是起身招呼道。
随后,朱高煦走了进来。
“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众官员见到朱高煦,立即起身聚在一起,以侍郎卓敬为首排成一排,躬身行礼道。
朱高煦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谢殿下。”众官员道。
朱高煦挥手道:“你们都去忙吧。”
“是。”众官员当即散去。
夏原吉听到声音,作势就要从榻上起来,给皇太子朱高煦行礼。
朱高煦却抢先一步行至榻前,伸手搭在夏原吉的左肩上,道:“夏原吉,北征的粮草,筹备的怎么样了?”
“还不够,现在还差四成,但殿下无须挂念,为北征大业,就是再难,臣也一定要把粮草筹齐。”夏原吉恭声道。
朱高煦为夏原吉披上外套,拿过夏原吉手中的账本,翻了翻,问道:“你有多少天没回家了?”
“臣也记不清了,不是两天,就是三天。”
夏原吉尴尬的答道。
“孤替你记着呢!三天了!”
朱高煦道:“明天回家看看吧!”
“谢太子殿下。”
夏原吉恭声道。
次日。
早上。
夏原吉回到家中,发现院子里竟然摆满了桌椅家具,看样子是要搬家或者变卖。
“管家?出来!”
夏原吉对着院子里大声呼喊道。
“老爷回来了!”管家立即跑了出来,向夏原吉见礼道。
夏原吉见他娘闻声走出房门,于是喊了一声:“娘!”
“维喆,你回来了!”夏母道。
夏原吉问道:“娘,你们这是干什么?”
夏母道:“你忙糊涂了,咱们这是搬家啊。”
“老爷,是小的撒谎了。小的骗老夫人说,是您同意搬家的。”
管家立即跪下道。
夏原吉满脸诧异道:“搬什么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