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缓缓点头道:“不错,教授旁人武艺、文艺、茶艺、琴艺等技艺,并以此谋生者,皆可称一句‘老师、教授’。但其中招摇撞骗者亦不在少数,朝廷是需要对这些人进行管理。咱认为,当设立教谕局。”
“第三,成立四级官学划定科举考生的来源。”
朱棣接着说道:“所谓四级官学,即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太学堂。”
“小学堂者,又名义务学塾,乃是朝廷乡学即原社学,天下任一乡、镇,皆设至少一座义务学塾,乃开蒙之学。”
“六周岁以上不分男女,除痴傻儿童,皆强制义务免试入学,学制四年,进学期间由老师传授三字经、九九乘法口诀、国史简略、算学初涉、俗言杂字等启蒙常识。”
“学子在义务学塾学满四年后,方可获得参加童试考取秀才的资格。”
目前,大明的府、州、县之学称作郡学或儒学,凡经过本省各级考试进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俗称秀才。
童试是取得生员资格的入学考试,也叫小考、小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朱棣停顿片刻,亲自服侍朱元璋喝了一口水,然后继续介绍科举革新的章程细节。
“改制之后,童试每年七月初举办一次,统一由各省教谕局主办,各府、县教谕局具体负责。”
“通过童试者,即为生员、秀才,一律升入当地的朝廷县学,即中学堂继续进学。”
“天下任一州、县、府之城,皆设至少一座中学堂。中学堂传授诸子经典、君子六艺以及对应常设科举科目的九科必学功课。”
“在中学堂进学期间,免收学费、书本费,但食宿费等个人生活费用自理。”
“学满三年,且进学期间不曾犯下重大过错的学子,才有机会获得参加乡试考取举人的资格,同时也会得到由府教谕局统一印制颁发的秀才名籍,正式获得秀才功名。”
“改制后生员等级不变,仍分三等,即廪生、增生、附生。”
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简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简称附生。
“改制后,考取生员,即秀才,依然是功名的起点。”
“各府治、县治所在地中学堂学满三年的生员一旦被朝廷选拔出来成为贡生,便可跳过乡试,进入国子监学习。”
“由各省提学官举行岁考、课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课考列一、二等者,取得当年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成绩不达标者,继续进学。”
“中学堂允许学子复读,但年龄上限不得超过三十五岁。”
说到这里,朱棣选择了停顿,他需要给朱元璋留些时间思考。
朱元璋明白朱棣的意思,沉思道:“全国各省、府、县城之地,本就设有官学,统一划归为中学堂只不过是换个名称。”
“但各乡、镇义务学塾的建立,是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原先虽有乡里社学,但数量不多。若不能落到实处,必然会有地方官员打着修建学塾的名义,贪污受贿,巧取豪夺。”
“再则,义务学塾老师的招募与管理,又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
朱棣道:“爹,俺认为可让过去屡试不第,回归乡间的读书人担任此职,算是一份差事。甚至致仕的官员,回归乡里之后,若愿意兼任此教师之职,也算是一个乐趣。”
“嗯,棣儿言之有理,可见义务学塾的建立倒也不算太难。参照过去的社学,扩大设立学校的地域范围即可。”
朱元璋颔首道:“你继续说下去。”
朱棣恭声称是。
鞠躬感谢暴走豆芽、好豆→苏、不知道如什么名字星人、爱吃小猪的鸟、子舟寒水行等老铁投的月票!鞠躬感谢夕影浩飞、第一个被选中的孩子、吾爱逗书、含笑看吴钩、印泥大总统、别拦朕朕没病、阅卷无情、隔壁的班主任、杼唯、apollo1007、爱吃小猪的鸟、夕月朋、弄哦哦、安迷修9、彼岸开一色天、看书看到眼晕、妖妖灵吗这里有个非洲人等等老铁的推荐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