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军纪严明,你们给俺起诨号,不怕军法处置吗?以后不准再提!”薛禄斥道。
就在此时,两人的耳边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校场之上,胜负已分。
韩王被朱高煦一拳击中,由于巨大的惯性使然,令他忍不住连续后退了六七步才稳住身形。
“世子天生神力,小王自愧不如,甘拜下风!”韩王主动认输道。
朱高煦见肌肉发达,身高六尺有余(一米八有余)的韩王竟然露出了温文尔雅的一面,不禁笑道:“叔父过谦了,小侄哪有什么神力,只是侥幸胜了叔父一招罢了。”
韩王却道:“北元大将哈剌兀力能扛鼎,勇猛凶悍,世子若非天生神力,岂能将其生擒?世子智勇双全,彻彻儿山一战而扬名天下,小王实在是羡慕又佩服!”
两年前开春之时,朱高煦按照朝廷新出台的边防条例,派遣已晋升为北平卫佥事的韦贤领一千卫兵前往大宁,配合大宁护卫军巡防边塞。
彼时,韦贤巡塞,发现胡虏有寇边之意,便立即派人将此事上报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认为鞑虏多奸,此番很可能是示弱,目的是为了诱明军追逐,好打伏击战,不过明军可以将计就计,诈败诱敌而歼之。
有了对策之后,朱高煦将鞑虏寇边的意图与他想到的应对方法上奏给了朱元璋,朱元璋与朱棣商议后同意了这个将计就计的策略。
月余后,宁王应朱高煦之邀请,领两万卫兵,浩浩荡荡的出大宁城奔赴北平府演武,大宁的兵力顿时一空,而守在大宁周边的韦贤则奉命领三千士兵出塞,主动击扰胡虏,以为震慑。
那时,北元胡虏见明军力薄,又探知大宁城内防守空虚,便在短时间集结一万五千余虏兵,出其不意的击败了韦贤所领明军,并乘胜追击。
当北元军追到大宁城北的彻彻儿山之时,突然遭到了朱高煦亲自率领的明军伏击,最后北元军大败,三千虏兵被杀,孛林帖木儿等数十名将领及五千余士兵被俘。
之后,朱高煦又乘胜疾进,领军攻克兀良哈秃城,更是生擒了北元大将哈剌兀,俘获虏兵三千余名,牛羊马匹不计其数,大胜而归。
经此一战,朱高煦的威名远播塞外,更是成为了大明北方边军之中又一位领军人物。
“叔父折煞小侄了,那一战,小侄不过是凭借火器之犀利,出其不意而取胜,哪有扬名天下?叔父谬赞了!”
朱高煦矢口否认,并非常谦虚的说道。
实际上他并没有撒谎,虽然他继承了原主在军事方面的天分,但让他赢得彻彻儿山之战的决定性因素,确实是经过改良后更加犀利的火铳。
朱高煦穿越之前,尽管曾经因为对火器感兴趣,专门查询过火器的演变史,可是他对火器的认知仅仅是了解而已。
至于对火器演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记忆,也只剩下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正因如此,他只能对工匠提出火铳改进的方向,却无法亲自动手让火铳升级。
经过数年的技术突破,目前大明的火铳已晋升到了鸟铳级别。
虽然转轮式燧发铳也被造了出来,但由于结构比鸟铳更加复杂,所以并没有真正的量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