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思路很快就做出样品,而在试验轧机几次之后孙新他们又发现没有烘干过的水份太大,而杂质也很多,哪怕是手工采摘,想要一片叶子,一点茎杆都不带的摘下一朵那费的功夫可是大了,想必正常劳作之中没有必要费这么多的精神。
所以孙新他们认为大工业生产的在前端肯定要加上一道除杂工序,和一道烘干工序。
实际操作发现烘干后的依然能保持柔软和弹性,而那些中的杂质在水分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普遍会变得干硬,只要调整轧机的滚轮距离,就可以有效地将杂质从之中去除。
于是改造了一下轧机,又在轧工序前端加了一道烘干的环节。
最后产出来的,经过检验完全符合纺织要求,虽然还有些杂质但是量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已经可以用于纺纱了,哪怕是要做精梳,大不了再过一遍机器也就是。
一圈整个生产流程跑通,相应的烘干机和轧机的设计也就自然出来。
孙新发现轧机最后弄出来的东西是一个带齿刷和上料下料轮的组合机械,和他模糊印象之中的惠特尼轧机的图片中所画的东西能有个八成相似。
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和后世流行了上百年的工业设计精品原理、造型都差不多,而且在几次实验之中又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孙新心中自然更加有底,所以就拍板大规模上马了,拿着图纸先到青州预设的轧厂中搞了十几台。
如果青州的轧产业能够弄好的话,这地方的工业制造业想必也要有一定的发展,要不然光是提供轧机的速度都来不及。
而此时众人对于这面前的轧机也是颇有期待,纷纷好奇这东西究竟能够跑出什么效果。
在操作员的指导下,孙才开始往压机里头送,开始之时他只是缓缓的往里头续。
孙才已经习惯了过去的缓慢轧生产,甚至觉得自己送的有点太多了,他有些兴奋,所以大包大包的往里头加料,转眼弄了满满的一槽,按照过去他自己轧的经验,这么一槽一天都搞不完了。
而孙才便以为自己续上料之后就可以束手等待,等这缓缓被轧完之后再慢慢去料都没问题。
机械运转起来,嘎吱嘎吱,然后孙才渐渐的瞪大了眼睛。
只见伴随着那强壮工人摇动曲柄,他肉眼就眼看着那满满一槽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再往机器里头跑。
而与此同时出料口的工人也忙碌起来。
刚才技术员跟他说了,看见堆到出料的刻度线上,就要赶快把装包,要不然就得堵料。
但他万万想不到这东西来的这么快,从没上过生产线的工人目瞪口呆的看见那出料口的好像涨水一样不断涌出来,开始一个人拼命的往袋子里头装。
但是他对这个工艺还不太熟悉,打开了袋子装了两下之后袋口就满了,转身去提袋子,又涌上来,转眼之间料斗里的东西就超过了刚才技术员警告他的刻度线。
越是紧张手脚越慌乱,不一会儿这位新工人就搞得满头大汗。而且根本忙不过来。
那技术员看不下眼,连忙跑到机器后面跟着他一起装料。
技术员的速度快得多,两人一起合作,才总算是把这个活给干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