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
道君皇帝未穿道袍,而是盛装。
赵柽回京之后听说一件事,林灵素被斥归故里了。
大抵是征剿王庆之时,京畿遭遇罕见大水,道君皇帝令林灵素退水,结果他上城祈祷了三天三夜,大水却丝毫未动,下城后便遭到正在抗水劳役的民夫围打。
这时一向被奉为活神仙的林灵素却连普通人都不如,以前展示的种种法术使不出半点,被那些恨他入骨的徭役民夫追得落荒而逃,京城无人不知。
接着他又干了件蠢事,与道君皇帝说这水是太子得罪上天而起,须太子上城四方叩拜,才能退去。
林灵素乃是支持赵楷的人,此话是何居心可想而知。
道君皇帝之前见他被追打却全无法术,心中已对他起了疑心,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便让赵桓上城,谁知道赵桓只拜了一天,水竟然真的退了。
林灵素本来打算一箭双雕,赵桓倘若退不去水,那就是上天认为他有罪,不适合再当太子,正好可以给赵楷机会,反过来水若是退了,则证明他林灵素神通广大,算到了赵桓真能退水。
可谁知事与愿违,大水退去后太子一党的梁师成,与同样支持赵楷的蔡京竟然联合起来弹劾他,说是他得罪了上天,所以才出现暴水攻城,所以他如何祈祷也没退水。
他这下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百口莫辩,道君皇帝又见他使不出法术,大怒之下就给他赶走了。
赵柽心中明白,这是蔡京一党排除异己的手段,虽然蔡京和林灵素都支持赵楷,但两人其实是有仇的,蔡京正好借这个机会发难,将林灵素赶出了朝堂。
而道君皇帝在林灵素走后便有些警醒,自此少穿道袍。
赵柽看向太子赵桓,见他胖了不少,原本有些黑的皮肤也白净许多,只是脸色不大自然。
走过来时,赵桓神情复杂地瞅了一眼赵柽,显然知道了迁封秦王的事情。
参礼完毕后,众臣坐下,宦官宣谕,大抵是歌功颂德一类,功与德自然是道君皇帝的,至于赵柽只是在最后稍稍提了一句。
接着道君皇帝又说了几句话,然后起乐,大宴正式开始。
先是将酒上齐,没有外面样繁多,但都是御酒,味醇色美,至于菜品却是一道道上,主菜最后,乃是一道羔羊鲜,小羔羊层层套叠,最里面是条黄河大鲤鱼,用百来年老汤,小火煨制而成,鲜美无比。
坐在前方的一些朝堂重臣对这些倒没感觉,但远处的府司属官,却平时难得吃到一次,毕竟这种菜在外面只有正店能做,而且哪怕在正店里也是压桌的大菜,一般请客会友,不会点这种又昂贵又费时间的东西。
赵柽三人谁也不说话,彼此不看,只是低头吃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阙清平乐歌舞唱毕,内侍下场命令所有乐工女伎退出殿外。
众官见状开始用丝帕擦拭嘴上油腻,然后抬起头,望向前面,按照以往这种大宴的例子,他们知道这是官家要宣布事情了。
宴会上官家宣布的事情,大抵不涉及军国大事,都是以私事为主,比如当年的筹建延福宫,修艮岳,设立石纲,这些都是道君皇帝的私事,但需要国库和群臣支持,所以还是要宣告出来。
至于为何要在宴会上宣告,是因为这种事情往往会引起群议反对,毕竟要钱,但凡钱的事都会被反对,哪怕钱办正事亦是如此,何况私事。
不过宴会之上众臣喝了官家的酒,吃了官家的菜,就不好再反对,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群臣这时向上看去,心中猜测官家又要出什么幺蛾子,军国大事应该不会,多半还是要钱的私事,那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算了,反正听说这次齐王从淮西带回不少银子,官家要是铁了心想,就算他们不同意官家也能想出别的办法。
道君皇帝放下酒杯看向群臣,接着目光转到左下方三名皇子身上。
一个是嫡长子,封为太子,但半点都不像他,没甚么本领,只平日谨慎,倒是无错。
一个是嫡亲次子,封为齐王,这个怎么说呢,说也不像吧,可诗词文章做得好,这方面……应该还是像的,至于本领什么的,却是大了,简直是文武全才,就是处处喜欢算计,连老子都想算计,这点不好。
最后一个呢,封为郓王,这个简直和他一样,无论相貌还是行事,无论文采还是性子,尤其是字画,颇得他几分神韵,而且这个心里想什么他能看得出来,也没算计过他,不像那个老二,心思复杂得很。
他很早就想要换太子,可换太子却不是件容易事儿,毕竟太子无错,去年的时候老三中了状元,他在朝上试探着露出些口风,立刻就引起梁师成等人反对,引经据典,说得令人无法反驳。
但终究还是要换的,太子不类他不说,性子简直就是反着来,这怎么能成!
道君皇帝眼神在三人身上不停起落,最后慢慢地落在郓王赵楷身上。
怎么换是个问题,一下子直接换掉,别说有些官员会上疏反对,就是天下也会震动,毕竟这乃是国基大事。
他目光又落到赵柽身上,这个老二说从没有惦记过皇位,也不知是真是假,他也实在看不出来。
不过既然说了从未惦记,那就让他去做出头鸟,试探下群臣的反应。
事情要一步步来,先封老二做秦王,吸引朝上民间的注意力……
秦王这个王爵很特殊,会引来许多议论,朝上朝下都不会少,会分担接下来改立太子时的一些注意力。
他如果镇压所有声音封了老二秦王,到时改立太子时的反对声音就会弱一些。
这是朝堂之争,君臣之斗。
他自然是想要改立赵楷为太子,此儿类他,当为太子!
只是他清楚,想要换太子,赵楷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军功。
只要拥有了军功,赵楷就有了做太子的资本。
那边老二靠着军功迁封秦王,这边只要赵楷也有了军功,那就晋封太子!
一切都让老二打前阵,一步步试探,然后再给赵楷去做,算是让老二给赵楷趟路。
道君皇帝不觉得自家有什么错,既然赵楷像他,那让赵楷接替皇位理所应当。
至于赵柽在前面趟路试探,他也并未让这个儿子白白忙碌,赵柽手掌大权,权柄甚至要远重于赵楷,还有迁封秦王,位极人臣,这已经是极致的赏赐了,这些都是他给的,自太祖建国,本朝又有几个皇子有此荣光?已经是皇恩浩荡了。
至于秦王这个王号,他并未想太多,左右不过是个称号而已,本朝的制度与李唐不同,何况李世民曾经打下半座江山,手下都是骄兵悍将,这又怎是老二可比?老二只是管兵,又调不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