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陷阵营,白毦士出发
青州黄巾之中,距离刘俭之所在的历城,离这最近的一路黄巾军,乃是在济北卢县屯兵的缘城和浮云,这两位黄巾渠帅的手下不少,算上老弱,大概也能凑齐十五六万之众。
虽然这十五六万人中,真正能够算得上是青壮年的,可能都不足五万,但在缘城和浮云两个人却对自己的实力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连续的胜利和队伍的快速扩大,让他们自以为他们已经成为了足矣称雄于一方的霸主。
特别是最近,他们的成绩斐然。
在徐和本部的支持下,浮云和缘城的军队攻破了济北国境内的七家衣冠巨士的本土邬堡,收获颇丰,势力壮大了不少,随后他们又打下了济北国的治所卢县。
济北王刘鸾因为刘宏对诸侯王的开府政策,先前曾在济北国招募了两千余的诸侯王军,并亲自指挥操练精熟,颇有些志得意满。
但偏偏就在这个当口,青州黄巾起义全面爆发了!
数目庞大的黄巾军在青州之地席卷了郡县,并大量的吸取当地氓首和流民,成了一股极为强大,令人触目惊心的反叛势力。
济北王刘鸾的两千精兵,还没等操练精熟,就被青州黄巾给扫平了,整支部队被打了个稀烂。
但济北王刘鸾的运气还算是比较好,他的兵马虽然被全灭,但其本人没有被黄巾军给弄死,他在最后一刻提前逃出了卢城。
不得不说,各州的诸侯王别的本事没有,在逃跑方面各个都是大汉朝的顶尖高手,最近这些年来,大汉朝的地方一旦发生祸患,各路诸侯王的损失或许非常大,但大多数的诸侯王都能够保全自身的性命。
但济北王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济北国相本人,却英勇就义,被青州黄巾军生擒活捉,随后用他的人头祭奠黄天,其本人的尸身被高高悬挂于卢县城门,至今未被取下。
平了卢县之后,徐和的黄巾主力部队,便迁往了北海方向,去帮助司马俱继续攻略北海。
至于缘城和浮云两支兵马,继续屯扎在卢县,巩固他们在济北的战略成果。
直到刘俭手下的斥候,将历城屯有五十万石粮草的假消息散布出去之后,这两位没有什么文化的黄巾首领就开始不淡定了。
五十万石粮草啊,对于他们来说可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啊!
只是刘俭为何要从冀州调拨这么多的粮草到这来?
但仔细想了想,浮云和缘城也大概想明白了,或许刘俭调拨如此之多的粮草来这里,是为了等青州黄巾之乱后,用来抚境安民的?
难怪他自打到了历城之后,就一直没有动作,原来是为了保护这份粮秣辎重。
听说刘俭在冀州屯田也有一阵子了,各地的库府仓禀都是被粮食堆积的盆满钵满,他能带着五十万石粮草来青州,倒也是在情理之中,他完全有能力能够拿得出这份粮草。
但是司马俱和徐和两位负责统筹青州黄巾的最高渠帅,现在的命令是不允许青州黄巾各部向历城发动进攻。
两位大渠帅的军令在这摆着呢,咱们要不要听呢?
当然是不要听了!
别看浮云和缘城都是那种出身底层,文化水平较低的渠帅,但是他们肚子里也有一点墨水,在关键的时刻,也能蹦出几句像模像样的新词。
比如此时,浮云和缘城就知道一句在古代非常时髦的话,叫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司马俱与徐和两位大渠帅人不在这,而且青州黄巾并没有非常详细的军规军纪,除了司马俱与徐和的本部兵马之外,其他的渠帅所率领的部队,大部分都是照搬汉军的体制,包括曲屯的编制数量,对士卒的军法处置也只是照搬了一个大概,什么临阵脱逃者斩,闻鼓不进者斩,呼名不应者斩……
但这些军法,大多是渠帅们用来约束士卒的,而司马俱与徐和想要约束其他的渠帅,却没有具体的章程。
当然,青州黄巾本来就是这些年在东境的黄巾余部、氓首、农民、各路流寇所组攒的一个大军!
各部本来就是分不同属,只不过因为时局需要,才推出了两位最强的渠帅作为统领,但实际上,司马俱与徐和对于其他的那些渠帅,真的没有过硬的统治手段。
各家渠帅都是自在惯了,除了必要的时候,在大方略上需要遵从司马俱与徐和的统一,其他时间都是各自行事。
于是,浮云和缘城两位渠帅下定了决心!
乘着其他的渠帅距离刘俭较远,不如己方两人先行动,将历城攻下,不但算是替青州黄巾军拔出了眼中钉肉中刺,还能顺手捞上他几十万石粮草。
就算刘俭是大汉朝的名将,可听说他手下只有一万人,己方连老弱都算上,少说也得有十五六万人呢,就是靠人堆,也能把刘俭一众给堆死了。
于是,浮云和缘城决定,悄悄的从卢县出发,驱兵向历城进兵,乘着刘俭还没反应过劲来,给他一点厉害尝尝,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但可惜的是,这两个人把事情想的有点简单了。
特别是在“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这方面,以他们手下黄巾兵的素质来说,根本就做不到。
十多万人从卢县往历城出发,这么大规模的迁移,刘俭的斥候怎么可能会注意不到?
要是他们手下的黄巾士兵都是精锐士卒,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和能够快速行军的能力,或许偷袭历城还有希望……
问题是,良莠不齐的黄巾军所组成的军队,可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