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即便最初查验手段不够完善,这第二种方式也从没用到过,不知是因为二十岁前就洞开大窍六十以上的天才人物,根骨资质好到根本就不会被遗漏。
还是老君观其实已经遗漏过某些天才人物,毕竟很多人在来老君观拜师前,还不曾开始修行武道,更别提洞开大窍。
时至今日,老君观查验根骨资质的手段经过无数次改良,已经能够保证绝不会出现一条“漏网之鱼”,只因这第二种方式是先辈所立,即便已成为彻彻底底的鸡肋,也没被废除。
板上钉钉能过今日这一关,李青石一身轻松,叮咚山溪从石阶一侧流过,溪水清澈,溪底鹅卵石上停留的游鱼一目了然。
转过一个弯,远处有气势磅礴的瀑布飞流直下,轰然砸入幽潭,水汽氤氲,宛如仙境。
不知走了多久,山路中间出现一座小亭,造型古朴,亭上挂匾,上面写着“醒神亭”三字。
要想继续登山,就要穿过这座亭子。
李青石走进小亭,向亭中两个值守的道士施礼,昨日他就是走到这里,从两个道士口中得知老君观收徒门槛后,折身下山。
亭子后面的山路变成两条,左边那条是拜师的路,右边一条通往山顶三清殿,游人香客由此路上山。
李青石走上左边山路,约莫半个时辰后,来到另一座山峰峰顶。
老君山其实由数座山峰组成,并非只有一个山头,收徒相关事宜都是在这座山峰进行。
峰顶有座广场,广场最前方摆放一张木椅,木椅前已有数十人的长队,队伍里都是前来拜师的人。
李青石没想到有人比自己来的还早,站到队伍最后,抬头看了看天色,此时不过卯初时分,距离开始还有一个多时辰。
虽然负责查验根骨的仙师还没来,但已有老君观弟子在场维持秩序,现在场间人数不多,这些老君观弟子无事可做,便三三两两站在一起闲聊。
李青石到来时,好几人目光落在他身上,确切的说,是落在他背负的那把破烂长剑上。
来老君山拜师的人,大多会顾及颜面,江湖人靠什么撑门面?首先当然是武器。
实在窘迫,买不起一把好武器,那便干脆不带,像李青石这种把这么一把破剑带上山的,不能说没有,可他这剑实在太“个性”,两个破木片充当剑鞘,未免太过随意。
看归看,身为老君观弟子,在人前当然要注意气度修养,所以不管心里怎么想,脸上绝不会表露分毫,言语中也没人去议论。
但排队的那些江湖武人就不一样了,并不掩饰脸上的玩味表情,这等行径,要么是真正特立独行,要么就是故作特立独行博人眼球。
之所以表情玩味,是因为江湖上真正特立独行的人并不多,更多是故意做出一些标新立异的行为,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
他们显然把李青石归为这种人。
不过碍于老君观弟子在场,所幸并没人出言嘲讽。
随着时间推移,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临近辰时,李青石粗略估算,至少已有五百人。
老君山每日查验根骨,辰时开始,申时结束,只要是在这期间,什么时候来都可以。
只是为表重视,大多数人都会在辰时之前提前到这里等候。
尚未开始就已经超过五百人,假设一天就以五百人算,一个月是多少人?一年又有多少人?
与大仁王朝人口相比,看起来并不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习武。
武道攀登,不是上嘴唇碰下嘴唇那么容易,期间要下多少功夫?吃多少苦头?
即便那些天资卓绝的人,半途而废者亦不在少数。
何况在大仁王朝,整座江湖都被朝廷镇压,武人地位一直不高。
所以在习武与读书之间,更多人会选择读书,毕竟练武练出名堂并不比考取功名容易,甚至更难。
这时,有三个一看就家世显赫的富家公子登上山顶。
(本章完)